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阳新如何做好“水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4:3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一

  阳新地处吴头楚尾,地势低洼,每到汛期,境内形成鼓起的“水袋子”。由于内涝难排,加之苇草横生,致使钉螺密布,因而这里又成了“虫窝子”。“水患不除,民无宁日,县无富时,治穷先治水。”1998年7月,县委常委会拍板决策。当年11月,阳新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可行性报告,经专家评估通过,工程静态总投资为3亿多元。如今,阳新境内15公里江堤高大结实。黄颡口镇菖湖村村民叶发喜乐呵呵地说:“比1998年更大的洪水,我们也不用怕了。”

  富河,是阳新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条支流,全长79.6公里。2004年12月,投资1.88亿元的富河下游防洪灭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时任县委书记的信祖国、县长刘圣华,带头捐款,并发动干群募捐,举全县之力3年完成配套资金6000万元,如今工程胜利完工。

  二

  阳新素有“百湖之县”的美称。湖多是好事,也是难事。由于水利设施老化,政府投入不足,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怎么破解这个难题?阳新创新机制,将“公用水”变成“市场水”。

  “12000元”、“12500元”、“13000元”、“13500元”……“成交”。随着拍卖师的锣声响起,一座小型水库经营权拍卖成功。当日,16座小型水库经营权成功拍卖。这是4年前,阳新枫林镇小型水库设施经营权拍卖现场会火爆情景。

  枫林镇敲响了水利设施拍卖第一槌,随后全县拍卖水利设施经营权活动景况壮观。

  阳新共有小型水库142座,排灌站和提水站等小型水利设施739处。以往这些水利设施由镇村集体管理,看护人员的工资,水泵、水源的维修费等,不论农户能否收益,一律平摊,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压抑了群众对水利设施的投资热情,致使水利设施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

  水利设施拍卖后情况就不同了。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欧阳才华说,拍卖前这16座水库每年要支付管理员工资8000元,水费每亩13元多。拍卖后,镇村再也不用支付管理员工资,水费也减至每亩3元。此外,拍卖后,镇里每年可节省维修经费10万元,节约劳工3万多个。

  县水利局局长罗克林告诉笔者,创新经营机制,有效解决了“百姓想管无权管,政府有权无钱管”的问题,过去那种水库“大水大漏,小水小漏,无水就旱”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三

  老生代“四大家鱼”,在当今的市场上,成了昨日黄花,而“名特优”品种则备受宠爱。于是,优质河豚、螃蟹、黄鳝、泥鳅、对虾等“新生代”,游进阳新大小湖泊,“长”出一个个新产业。

  网湖的河豚游向欧美,南坦湖的对虾端上外国人的餐桌,石灰寨湖的黄鳝跑向东南亚……这些水产品年创产值在4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阳新人还不断拉长“水”的产业链。朱婆湖面积上万亩,富池镇在这里建有大型立体养殖场,水里养鱼养蟹,岸边有万头生猪养殖场,猪粪喂鱼,猪欢鱼跃。该场年创值在3000万元以上。

  韦源口镇竹溪村的立体生态养殖叫人啧啧称赞。该村请浙江养殖专家前来合作经营,在5000亩的太泊湖实行莲藕、鱼蟹、鸡鸭立体养殖。如今太泊湖,湖面荷叶如盖,湖中螃蟹争肥,湖坡鸡鸭成群。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据统计,阳新已拥有这样的大小养殖场36个,年创产值在2亿元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水产品价值,阳新引进客商,年初在陶港镇创办了水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每天可加工50吨鲜鱼。其产品销往广东、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

  (通讯员叶祥东 余正江)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