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返乡后的薪酬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4:3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与沿海待遇差距太大了,几乎相差一半。”武汉市新洲道观河农民工卢海华,月初从广东回来后,转了武汉的三四场招聘会,也没找到待遇合适的工作。

  卢海华的“遭遇”在返乡农民工中,已成为普遍现象。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待遇差异,让不少回乡者面临着薪酬与心理的博弈。

  工资落差成难题

  今年34岁的卢海华,在广东一纺织工厂做了7年挡车工,月薪都在2200元左右,还包吃住。“回家这些天参加的几场招聘会,挡车工月薪都在1000元左右。”这让他难以接受。

  记者在多场招聘会现场看到,各工种的薪资基本维持在武汉原来水平。就月薪而言,酒店服务员、保安在1000元至1200元,保洁员为700元左右,技工在1500元至4000元。武汉劳动部门的监控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劳动者薪资与沿海相比,平均低1/3。

  “沿海的薪资水平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武汉能维持就已经不错了。”招聘会现场,不少企业表示担忧,明年要是企业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员工工资水平恐怕还会下降。

  是去?是留?成为摆在一些返乡农民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算另外一本账

  如何看待这一难题?“其实不能简单算账。”武汉知名人力资源专家、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表示,虽然我们薪资水平低一点,但据测算,武汉的生活成本也比沿海要低1/4。

  武汉人力资源市场长期对沿海和在汉的30多位劳动者进行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在同工种情况下,一个月除去各项开支后,在沿海比在汉打工平均多存下50元。

  吃住方面,由于沿海多数企业有补贴,劳动者在这方面的支出与在汉差不多,平均每天8元。但通讯费方面,武汉一个月大概是80元到110元,沿海则要180元到230元。更重要的是,在沿海打工,陌生感强,老乡聚会、逛街等明显增多,支出也相应增加。

  刚从温州返乡的陶维认为,在家门口工作,可以跟孩子团聚、照顾老人、兼顾家庭,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这些“亲情福利”是在沿海所不能比的。“只有想清楚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跨越薪资差距的鸿沟。”李永洪表示。

  多一点薪资“市场观”

  刘明,黄陂区前川街人。金融海啸前,这位30岁、经过3次跳槽和艰辛打拼的湖北人是深圳市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

  一切却在今年9月底的一天改变了:公司业务暂停。返乡后,他每周都外出求职,均因薪酬低未能上岗。

  1个多月过去了,家中的积蓄已渐渐用光。一番反思后,他决定从零开始。如今已在黄陂区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的刘明说:“尽管工资低一点,自己有技能,还有管理经验,可以边干边积累,寻找新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开始的“刘明”日渐增多。12月12日,“春风行动”在新洲的首场招聘会,到场的返乡农民工达1016人,达成就业意向582人。全市2.1万返乡农民工中,新洲、黄陂返乡农民工有1/4已重新就业。

  武汉常年缺工的行业,也出现了难得的“回暖”迹象。“你看,一个半小时不到,就有20多人来应聘技工,我们也就需要10来个人。”在武昌一场招聘会上,武汉正通传动器材有限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宁珺说。湖锦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徐飞也有同感。她说,目前该店服务员缺工从原来的20人降到几个人,且从沿海回来的服务员素质都不错。

  农民工靠市场就业,追求较多薪资无可厚非,但也应有薪资“市场意识”:发达地区与中部工资水平有落差是市场使然;经济形势趋紧,工资由涨转跌也是正常。李永洪等专家建议返乡农民工“多一些市场意识,先就业,再寻找进一步发展空间”。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彭燕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