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跃进”不好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5:08  钱江晚报

  ■田建军

  在我国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早已显现的情况下,近来在一些中部地区推出的重大建设项目中,一些汽车扩能项目仍然榜上有名。这不得不让人对类似这种大项目的投资效果产生疑虑。

  为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各地积极贯彻中央部署,在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一轮投资热中,大项目、大资金比重大。因此,各级政府应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防止项目盲目而上,出现新的脱离实际、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大跃进”。

  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各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如何实现短期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和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防止投资项目一拥而上带来的“大跃进”,的确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

  防止投资“大跃进”,思想要正。历史经验表明,“大跃进”的根子在思想,好大喜功、形式主义、追求政绩等思想是温床。如果思想不正,拿一些大项目当“作秀”舞台,必然埋下隐患。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一心为公。

  防止投资“大跃进”,措施要硬。当前,一些地方在出台加大投资措施时,出现了一种不好的苗头:贪大求多,各行业、各部门报出的投资额一个比一个大,项目一个比一个多,动辄上百亿、上千亿元。但在如何保证项目拉动内需方面,有关部门语焉不详,办法不多,缺乏硬措施。这中间不排除一些“拍脑袋”工程、搭车项目等,趁隙而入,逃避监管,盲目上马,为投资“大跃进”打开闸门,推波助澜。

  防止投资“大跃进”,行动要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出台的加大投资等措施的效果,最终也要落实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事业的改善上。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实施大项目时,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要把更多项目和资金用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业,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