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捐资助学:灵宝续演爱心接力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5:25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 (记者吴 烨通讯员张赞平 王高鸿)漂亮的楼房,崭新的课桌,绿树成阴的校园……在豫西边陲灵宝市豫灵镇矗立着一座崭新的花园式学校——豫灵二中。一个小镇何以能够投资1300万元建起该市标准最高的中学,我们在该校建校碑上找到了答案。

  在校门口的建校碑上清晰地镌刻着:郭氏矿业公司50万元,文峪金矿15万元,杜化亮10万元……在这些捐资者当中,既有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又有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既有腰缠万贯的大款,又有普普通通的农民。据了解,参与捐资的单位和企业近50家,捐资的个人上千人, 共捐资200余万元。

  1993年11月13日,河南日报以《灵宝市五亩乡两位农民比富比出两所崭新小学》为题,报道了该市五亩乡两位农民贺根锁、高双旭致富以后,相互比富,分别投资65万元和66万元建起了两所小学的事迹。如今,灵宝仍然续演着爱心接力赛,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灵宝人民凭借黄金和苹果富裕起来后不是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而是把钱用在修建学校上。几乎一夜之间,从繁华的市区到偏僻的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校热潮。群众捐资办学热情高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先恐后贡献自己的力量。到2000年底,该市共集资1.1亿元,新建中小学250所。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落后的办学条件,而且推动了该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捐资助学不仅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支持,而且许多民营企业家和个体老板都把捐资助学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007年9月,朱阳镇准备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当时仍有部分资金缺口。有人建议找当地几位民营企业家帮忙。镇党委没有同意,因为当地民营企业家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捐资助学。这一次,镇党委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打搅他们。但一些民营企业家得知情况后,纷纷找到镇政府,要求捐款。正在投资新项目,同样面临资金困难的华宝公司董事长陈治华一次捐资30万元。据了解,陈治华除了捐资建校外,还资助50多位贫困生上学,每年仅学费就达20多万元。

  该市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教育发展。1994年,该市制定了《灵宝市教育发展基金征收和管理办法》,之后3年间,先后建立了5个教育基金会,筹资1670万元,目前已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5.9万余人次,帮助300余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该市财政每年更是拿出收入的30%投入教育,其中2008年投入达2.91亿元。②13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