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计划”代表座谈会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10:2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坚):自2007年“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计划”启动以来,已经有两批共200名欧盟国家的大学生获得了免费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的机会。本月20日,5名已经或即将到中国学习的比利时学子作为代表,应邀参加了中国驻欧盟使团组织的座谈会,畅谈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计划”是2006年9月芬兰赫尔辛基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进一步深化中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一项具体行动。根据这项为期5年的计划,中国政府从2007年起每年向100名欧盟国家在校大学生提供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的全额奖学金。学期从当年9月到次年9月为时一年。目前首批学员已学成回国。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安妮就是其中之一。谈起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一年学习经历,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安妮表示受益匪浅:“我感觉挺好的,学到不少新的东西,增长了不少见识。我去过23个城市旅游,虽然这些游历很有限,但我还是看到了很多外国人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景致,我认为亲眼目睹的还是要好一些。那些文物古迹和中国的文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去中国学习一年真是难得的机会,因此我很感激。”

  同样来自鲁汶大学、在北语学习了一年的爱丽丝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而且和中国朋友相处让她感到很温暖,很快乐:“跟中国人交流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有一段时间我跟一个中国家庭住在一块,特别亲切,他们对我非常好,让我心里很温暖。跟中国人合作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跟他们一块拍了一个节目叫‘学汉语到北京’,是一个教外国人学普通话的节目,跟他们在一块让我非常感激。”

  更让爱丽丝难忘的是她今年夏天亲身经历的北京奥运会:“我第一次去奥林匹克公园的时候确实大吃了一惊,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建筑确实很了不起,盖得那么快而且那么好。他们准备得特认真、特仔细,到处都能看到奥运志愿者为外国人和中国人提供服务。在奥运期间,我当了比利时大使馆的志愿者,这样有机会在现场看到比赛。8月23号的晚上我亲眼看到了比利时(女子)跳高冠军蒂娅·埃勒博拿到我们唯一的金牌,非常激动。”

  爱丽丝说,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给她留下了太多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被问到是否还想再去中国时,爱丽丝动情而急切地表示:“一定会的!当然!越快越好!”

  学成归国的根特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斯蒂凡也表示,虽然他已经去过了中国的几乎每一个地方,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实在太大,有机会他还要再到中国去深入体验:“我目前正在进行一个有关中国的研究项目,等项目完成后,我希望能再去中国做点什么。”

  明年1月份,“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计划”将启动第三批招生录取工作。与很多已经报名的竞争者一样,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奥利维耶非常希望能得到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告诉记者:“我很想去北京提高中文水平。我觉得中文正变得日益重要,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有着非常绚丽的文化。另外,到中国学习也有助于我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我相信能在那里学习很多东西。很多同学的中文都讲得很好,这使我深受鼓舞。我希望自己起码能达到同样的水平,或者争取学得更好。”

  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马燕生介绍说,该奖学金计划启动以来,欧盟各国学生反响热烈,都对中国语言文化表现出深深的热爱。谈到即将开始的第三批招生工作,他说:“基本和过去一样。但是我感觉可能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2007年第一批是300多人报名,今年是350多人报名。我们估计明年报名的人可能会更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的学生对学习中文怀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