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宁:厚积勃发正当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10:53  常州日报

  改革开放的“常州之歌”中,贯穿始终的“天宁乐章”令人回味——绵柔深长,但不乏大江东去的激越;厚重平实,却跳跃新鲜亮丽的音符。天宁的魅力也在于此。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区之一,天宁自改革开放以来,秉承务实厚德、科学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厚积“勃”发,既让人感到老城区的温暖舒适,更有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30年风云际会,天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开放开发、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迈出新步,区域形象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稳健前行,走在了全市改革开放前列。

  自强不息 托起现代都市之魂

  作为城市的中心城区,天宁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始终是历届党委政府重点思考的问题。坚持解放思想、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发展规律,是天宁人始终不变的信念。

  某种程度上,天宁寺和红梅公园就是常州的代名词,是外地客人来常必去的地方。但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缺少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不成气候,许多客人只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针对这种情况,在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城市产业竞争之中,天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建设文化名胜景观区。一方面借势运力,进一步完善交通和综合功能,抢得了发展先机;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在红梅公园开放、天宁宝塔落成中主动、优质、高效服务,助推了产业高地的形成。

  如今的这片区域,文化与商贸比翼齐飞,成为城市未来与历史交叉的象征地,是广大市民和游客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和品味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天宁寺和红梅公园,功能日渐完善,每天吸引大量人流;文化宫和天宁商圈,新兴时尚,商机无限;附近的和平路,是常州最重要的“金融街”;前后北岸正实施改造,在保护中让传统文化绽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天宁人总是紧跟时代脚步,踏准发展节拍,在第一时间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以创新的思维谋划城区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天宁在多领域探索市场化发展路子,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上世纪90年代起,天宁开始探索服务业与工业“双轮驱动”,并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进入新世纪,全区深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各项事业,不断提升城区现代化建设综合水平。

  在国内很多城市,都能看到“红星”和“月星”的卖场。从天宁走出的两大家居业巨头,引领全行业,遍布全中国,极大地提升了常州的知名度。天宁的贡献可见一斑。翻阅常州改革开放大事记,我们看到:天宁曾发出全省第一家个体营业执照“高钧记五金加工作坊”,由此拉开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序幕;建成全省第一个大型小商品市场——迎春市场,由此播撒常州专业大市场的星星之火;建成并投产全市第一个街办外向型企业——常州餐具厂,由此打开常州产品出口海外的广阔空间……

  自强不息,托起现代都市之魂。改革开放以来,天宁的发展既有速度更有质量,成为展示、提升常州形象的重要窗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区财政收入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区经济体系。

  转型升级 做强做优中心城区

  改革开放30年,天宁无论是贡献额还是影响力,都始终是全市发展舞台上的“名角”之一。其中关键,就是把握好发展的“变与不变”——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不断赋予城区产业新内涵。

  针对人口多、土地资源缺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硬制约”,天宁近年来审时度势,加强自主创新,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立足区域资源要素特点和产业优势,加快腾笼换凤和拆旧建新,坚持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制造业“两轮驱动”,着力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尽管服务业比重在全市率先达到58%,但天宁并不满足。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天宁服务业与先进地区比,规划起点和发展层次还不够高,目前业态以传统商贸为主,缺乏集聚度更高、竞争力更强、服务功能更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区的当务之急,是主攻服务业规划,科学定位发展方向,目前规划的天宁中心城区以完善功能配套为主,重点发展休闲购物、金融商务、现代物流、数码创意、文化旅游;城郊结合部主要为生产型企业服务,大力发展物流等。要通过大力赶超,力争到2009年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到60%。

  大项目,大投入,正引领着天宁现代服务业的新一轮大发展。兰陵片老城改造全面启动;万都金属城、鑫美吉特假日购物公园、科技五金城推进顺利;青洋路“物流走廊”加快成型;“两站”广场改造项目呼之欲出……天宁通过项目带动,使楼宇经济、卖场经济、现代物流、品牌连锁经营等迈上了新台阶,全区还推进万博北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北环路装饰一条街、劳动中路数码一条街、博爱路机电一条街等特色街区的扩容提升工作等。

  通过积极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城区工业,天宁近年来在制造业结构调整上也跨出关键步伐。电力装备已成为天宁的一张新“王牌”,伊顿森源、西电帕威尔电气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实力企业扎堆园区,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电力装备业发展,使行业规模总量、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去年完成产值、利税分别占全区工业的22%和31%。

  针对具备传统优势的纺织产业,天宁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模式等,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艾贝、旭荣、东高、恒基、伊思达等一批优势企业加速转型扩张,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天宁还集中优势力量,壮大新能源产业,目前正加快推进源畅光电、亚玛顿光伏玻璃、天华新能源等项目。

  随着“双轮驱动”的进一步深化,天宁的产业结构更轻更优,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全区预计将完成有效投入126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15亿美元,外资项目平均利用外资达2600万美元。

  以人为本 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去年,天宁茶山街道开创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养老体系,被省市领导高度评价为“茶山模式”。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天宁就办起了省内第一家民办公助城中托老所,并在劳动东路办起了全省第一家市级老年公寓。

  这种务实和韧性,让天宁不需要喊多少口号,就获得了群众的口碑。红梅公园敞开扩建中,动迁户孙顶昌看中一套二手房,但房主要他预付5000元定金,孙顶昌害怕夜长梦多,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急得团团转,工作组人员当即连夜筹资帮他垫付;家住北环的范志刚老人,常年被高血压、冠心病困扰,每年住大医院至少花费1万多元,现在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了一个家庭病床,有点头疼脑热的就给社区医生打电话,一年算下来总共花费才3000多元,方便更实惠……一个个鲜活的镜头,折射出天宁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洒遍城乡。改革开放以来,天宁始终坚持惠民富民,以基础促特色,以特色创品牌,在教育、卫生、群众文体生活、社区建设上都走在全市前列,社会的文明度不断提高。目前,天宁率先全面解决征地农民保障问题,成为全省首个彻底解决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地区。

  实现天宁环境的现代化、人性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辖区群众的普遍诉求。近5年来,天宁坚持“整体规划、综合开发、连片造城、环境优化”的思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推进“阳光拆迁”,改善了近万户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全区新建扩建了41条主次道路,建成开放了蔷薇湿地公园、翠竹公园、五一广场等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达42%,整治了36个老小区、88条背街里弄、45条河道,让城区功能日趋完善,百姓生活焕然一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宁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对于这些新市民,天宁同样张开怀抱,真正让他们“走进天宁就是家”,目前城区70%的新市民子女就读于天宁。

  大道无形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宁人自觉地以开拓进取的姿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迈上新的征程。

  瞄准“经济总量五年翻番,综合竞争实力进入苏南县市区前20名”的目标,天宁将自身定位于苏南主城区“第一方阵”,着力建成常州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城市中心商贸区、文化名胜景观区和现代生态居住区。

  天宁实现目标的路径,就是倾力打造“五大高地”。

  一是科技创新高地,推进与大院大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新动力创业中心三期建设,加速孵化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建好企业研发与上市融资平台,提升企业的裂变发展能力。

  二是都市工业高地。天宁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的步伐,促进伊顿电器、源畅光电、金源铜业、常药、四药、西电高压开关等高新技术旗舰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开发已签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检测中心,争取到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到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三是城市商贸高地。围绕文化宫商圈和火车站广场的大规划,天宁正建设完善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城市中心商贸区,同时加快兰陵、丽华、青龙等一批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四是现代物流高地。进一步提升青洋路现代物流走廊,加快建设金属城、汽车城、食品城和装饰城,争取到2010年,沿青洋路建成3到4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的专业大市场。

  五是生态人居高地。全区将分南北两块,南部从老运河到中吴大道,北部从关河路到龙城大道,建设城南、城北两个现代一流生活片区,切实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的居住环境。

  宜将凯歌化青史,厚积“勃”发正当时。天宁的新故事,还在路上!天宁的新奇迹,拭目以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