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北京”还原清代祭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0:09  北京晨报

  

“老北京”还原清代祭天

  常人春老先生身着传统长袍行祭天之礼。 晨报记者 王颖/摄

  燃烛、行礼、念祭文、散福

  冬至日·民俗

  晨报讯(记者 王彬)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一场戊子年民间祭天仪式在恭俭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举行。按照民俗,冬至这天是祭天、祭祖的日子,一碗热乎乎的馄饨也是冬至日的特色吃食。

  昨天晚上6时,祭天仪式正式开坛。在文场的锣鼓声下,民俗专家常人春老先生身着传统长袍,作为主祭人入场,四位陪祭人在他身后站成一排。常人春燃烛、行礼之后,陪祭人也依次效仿。之后,常人春宣读亲自撰写的祭文,将供品分发给在场的来宾,名为“散福”。祭文随即由常人春送到院中,焚化后礼成。

  据民俗专家介绍,祭天仪式还原的是清代的原貌,只是当时的祭天仪式在冬至当日清晨五更时分,皇家会在天坛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而民间为消灾祈福,在冬至日也有祭天仪式,并同时祭祖。民俗专家翟鸿起还带来了一张“九九消寒图”,图中画有九九八十一朵梅花,每日根据天气状况,分别在“雪雨风晴阴”对应的花瓣中染色,全部染完之后,春天就到了,“这是旧时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现今仍有少数人家中还在使用。”

  祭天仪式结束之后,是吃冬至日的节令饮食“元宝汤”,其实就是馄饨,因其外形酷似元宝而得名。据专家介绍,冬至日被认为是混沌初开,吃馄饨也是象征着来年好运。但现在流行的说法是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大多数人的家里并不吃馄饨。翟鸿起告诉记者,这与馄饨在旧时一直作为夜宵、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吃得起有关系,“其实吃什么倒不重要,冬至大如年,人们都很重视这一天。”专家提议,馄饨是最传统的冬至吃食,如果有条件,人们不妨回归吃馄饨这种传统民俗的过节方式。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