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优化结构把握机遇 内外兼修迎难而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任力波)今年10月以来,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我国各地、各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企业在经历阵痛的“矛盾凸显期”时,也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科技创新、完善管理成为企业在危机中“倒逼”出来的自觉行动。不少企业正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努力拓展民族品牌的空间、开发国内市场。

  企业问题揭示发展机遇

  10月15日,东莞市樟木头镇的两家大型企业——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倒闭,导致7000多名工人失业。随后,珠三角、长三角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倒闭的消息相继传来,全球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11月上旬,金融风暴影响开始向内地蔓延,江西、湖北、甘肃、贵州等地一些企业相继停产、限产。

  企业减产、停产直接导致失业工人增多和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因为资金链难以支撑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延后效应,“今年底、明年初,国内企业将进入真正的严冬”成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业内人士的主要观点。未来几个月我国经济仍将在阵痛期徘徊。

  危机中仍可看到希望。记者在深圳调研时发现,全球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产品低附加值、低成本扩张的外向型企业前路艰难;自有品牌、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和行业在逆境中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调整产业布局的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小,反而寻找到更多扩张发展的机遇。

  深圳的情况也透射出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的路径,就是要在企业发展中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企业行动志在开拓明天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自有品牌企业因为掌握专利技术和更多市场定价权,在危机中受冲击较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次危机对提升民族品牌价值、开拓民族品牌生存空间、打造“品牌中国”的积极意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成为企业被“倒逼”出来的自觉行为。

  深圳的“中兴”“华为”公司在危机中通过购买欧美优质资产和向发展中国家拓展,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生产电动机系列产品的苏州“宝时得”公司凭借60多项新技术,销售业绩保持30%的高增长。

  很多企业界人士表示,金融危机发生后才意识到合理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性,如何开拓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需求布局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关注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纺织企业尝试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国内高端市场。

  一些眼光更长远的企业则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一方面加速填补海外同类公司留下的市场空白;另一方面招募行业内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协商购买先进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强大动力。还有一些大型外贸企业,通过向海外延伸产业链,加强对原料的控制力和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

  记者10月中旬在广东采访时发现,部分企业在面对国内外不利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时,心理恐慌大于眼前困境,信用危机大于经济危机,期盼外力大于主动自救。时间仅过去两个月,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连续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迎难而上,“信心”正在重新成为整个社会最看重的“精神支柱”。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