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 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印度两大族群的冲突导致恐怖活动难以消除,这始终是印度发展的一个软肋。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姜景奎先生(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族群对立造就恐怖土壤印度崛起面临致命软肋

  回顾·展望2008国际热点印度篇

  2008年,南亚大国印度向世界展现了它的强大,同时也暴露了它的脆弱。11月15日,“月球一号”释放了一枚镌有国旗图案的月球撞击探测器,成功触击月球表面,使印度成为美俄和欧盟后第四个国旗图案出现在月球表面的国家,令印度民众无比自豪。

  然而,欢庆气氛尚未平息,灾难就已降临。11月26日,印度经济中心城市孟买的血腥恐怖袭击,让世人看到了印度的脆弱之处。袭击暴露的问题,不只是印度警方的迟钝反应和落后武器,更为严峻的是印度根深蒂固的族群对立。

  袭击发生后,印度政府一直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然而,这真是一场纯粹由外来恐怖分子发动的袭击吗?这一次,印巴会再次走向冲突乃至战争吗?明年5月,印度将迎来新一届大选,孟买袭击案是否会让印度改朝换代?跻身金砖四国的印度,在大国崛起的路上,将面临哪些重大障碍?

  就上述一系列问题,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姜景奎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从印度国内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角度进行了全方面解读。

  文/记者 党建军、李明波

  点睛语

  印度要想摆脱恐怖活动重灾区的窘境,首先就是消除或者近乎消除两大族群在经济、教育、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差距,使两大族群的主要观念归于统一或接近一致。否则,恐怖活动将无法根除。从目前看,两大族群的冲突比较难平息,这将始终是印度的一个软肋。

  ——姜景奎 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袭击影响

  孟买袭击导致“改朝换代”?

  广州日报:11月26日孟买遭恐怖袭击后,印度政府马上将矛头指向邻国巴基斯坦。请问,在这场袭击中,是否也有印度国内因素?

  姜景奎:从去年开始,我就坚定地认为印度的恐怖活动已经本土化。印度很多恐怖活动都与境外恐怖势力有关,但这次孟买袭击案肯定有本土势力参与,不然不会形成如此大的规模。印度有媒体报道称,印度恐怖活动属“无间道”。也就是说,印度安全部门的成员可能卷入恐怖袭击。而且,除本土化外,还有年轻化的特点。

  至于印度政府一再指责巴基斯坦,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因为印度明年5月将迎来大选,政府试图向选民表明,发生袭击的主要原因在境外,而不是政府执政不力。

  广州日报:您刚谈到大选,孟买袭击对明年大选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姜景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印度政府请求美国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巴方交出所谓的恐怖嫌疑犯,其中就有大选的因素。目前印度有执政能力的,一个是以国大党为首的政党联盟,另一个是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政党联盟。人民党一向指责国大党忽视安全问题,反恐不力。因此,他们肯定会利用孟买袭击案作文章。国大党则要进行招架和补救。因此,国大党的大选前景存在很大风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大党肯定会输掉大选。因为,决定大选结果的有多方因素。比如说,印度的选票绝大部分在农村,谁能取得多数农民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大选。

  在上次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在城市选民中支持率走高,很多专家因此看好印度人民党,但结果,印度农民帮助国大党夺得了政权。而在印度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与城市之间存在差距,城乡信息也不畅通。因此,孟买袭击案的影响相对较小。

  恐怖

  根源

  族群对立是恐怖主义根源

  广州日报:现在外界担心,由于孟买袭击,印巴会再次走向战争,有这种可能吗?

  姜景奎:我觉得爆发战争的几率是10%。一方面,有三方势力不希望发生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反对印巴战争。对美国新政府来说,需要的是联合巴基斯坦反恐,最不希望看到印巴之战;对印度来说,印度总理辛格已经表示,印巴战争将使印度倒退20年;至于巴基斯坦,目前经济状况十分严峻,也无意发动战争。因此,从这一方面看,印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巴军方、各种极端势力的因素。极端分子最希望看到印巴爆发战争。一旦爆发战争,将使他们获得喘息的时间和发展力量。之所以说有10%的可能性,就在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

  广州日报:孟买袭击会不会加剧印度国内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间的冲突和矛盾?

  姜景奎:会的。不过,印度政府会极力回避这个事实。

  印度有两大族群,一个是以印度教为核心的族群,另外一个是以穆斯林为主的族群,其人口多达1.5亿,相当于整个巴基斯坦的人口。两大族群的矛盾,曾在上世纪50年代一度大大缓和,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者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加。在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两者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别,他们对西方世界的态度也大不相同。

  正是这种在经济、社会、观念等方面的重大族群差异,形成了印度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也是印度恐怖活动本土化和年轻化的根源。

  印度要想摆脱恐怖活动重灾区的窘境,首先就是消除或者近乎消除两大族群在经济、教育、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差距,使两大族群的主要观念归于统一或接近一致。否则,恐怖活动将无法根除。从目前看,两大族群的冲突比较难平息,这将始终是印度的一个软肋。

  观念

  冲突

  精英拖牛车在山路上行走

  广州日报:印度是金砖四国中的一员,外界对印度发展前景大都看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姜景奎:就国内而言,两大族群矛盾是印度面临的最大威胁;其次,就是印度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等级观念。

  广州日报:印度民众是否希望取消等级观念呢吧?

  姜景奎:某些相对的下层人士总希望取消等级,但主要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维持对别人的等级优势。比如,印度政府曾计划为低等级者在政府中留27%的职位,结果引发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印度顶级大学学生的抗议,甚至有学生以自焚的方式表示反对。因此,印度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此外,印度教讲遁世,出世,对物欲的追求颇为克制。这直接影响到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不过,印度同时也是一个精英治国的国家,这些精英观念十分国际化,他们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追求大国地位,希望赶超西方大国,只是,他们与普通民众在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上存在严重脱节,存在巨大鸿沟。而且,要改变大众的观念并非易事,消除这种鸿沟也并不容易。可以说,印度就是精英拖牛车在山路上行走。

  就发展而言来说,印度将持续向前发展,但由于两大族群的矛盾,等级观念的牵制,以及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之间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重大差异,印度发展之路将受到重重制约。

  宗教因素

  宗教影响印度对外政策

  广州日报:作为印度的主体宗教,印度教对印度外交有什么影响?

  姜景奎:印度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总体说,印度教不外传,是内向的宗教,外向平和,本身没有扩张性。其实,我们也可从餐具来分析不同文化的特征,欧美吃饭用刀叉,是进攻型的;阿拉伯人是用刀和手,是半进攻型的;中国人用筷子,是防御型的;印度教徒用手,是招架型的。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印度教徒认为,所谓印度次大陆,就是信仰印度教的人的大陆;所谓印度洋,就是信仰印度教的人的海洋。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就是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的主人,所有外来宗教和势力,在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都应该听他们的。

  在今天,这就导致了一种沙文主义观念,即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都是印度的后院,不许他人插手。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印度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邻国的外交政策。因此,虽然印度教本身是一种内向平和的宗教,但其对自己的“地盘”有清晰的概念。一旦受到刺激,就会采取激烈的反应和报复。

  广州日报:既然印度教是内向的,那么,如何看待印度要在中亚建军事基地等对外扩张的政策?

  姜景奎:这又得回到前面提到的,虽然印度主体文化是印度教文化,但印度是精英治国,精英观念相当国际化。但普通大众的观念与精英间存在脱节。因此,精英的计划总是受到民众的牵制。

  很多人提出,印度人口到2040年时将达到16亿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印度国土面积远远小于中国,到时候怎么养活那么多人。但实际上,虽然中国国土面积是印度的3倍左右,但印度的耕地面积约是中国的1.3倍。印度养活自己不成问题。此外,印度的政治体制较成熟稳定,印度对教育的投入也很大,造就了大批精英人才。可以说,印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

  相关专家访谈的详情,敬请关注大洋网(www.dayoo.com)的年终专题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