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盼相关部门出手把它们“请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盼相关部门出手把它们“请回家”
陈学伟收藏有关于东莞本地“太史查卖猪仔事略”的手抄本。

  文/记者代希奎 图/记者石忠情

  “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东莞本地明清两代150多部文史著作的下落,有部分孤本和影印本现在就在我们手上,但我们能力有限,希望能有更多有识之士将这些著作请回东莞,为研究东莞历史与发展,巩固和发扬东莞文化所用。”两位民间访书人陈学伟和陈志坚,经过6年多的时间,遍寻明清莞人民间散佚著作,掌握了150多部文史著作的藏身之所,企盼相关主管部门和族人能够出手将其集全,做成资料库,使其成为东莞明清文史文化研究和传承东莞文化的基石。

  陈学伟是河南信阳人,今年43岁,曾做过老师。而30岁的广州本地人陈志坚,因为会讲白话和熟知本地情况,便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为了访书,他们走遍中国。而在民间访书的过程,用陈学伟的话说是举步维艰。就在今年11月,他们到高埗镇查找一本名人史料,需要通过族谱寻找线索,结果当地人十分抗拒,根本不让看。“别人就一句话‘你们干什么的?这些关你们什么事?’就把我们挡在祠堂外面。”陈学伟说。

  访书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一次,他们到浙江宁波去找一个80多岁的老人,老人手里有一本莞人遗著的孤本,他们想看一下,至少去了30次,最后老人才同意让他们看一下。后来,经过2个多月的相处,老人发现他们确实没有恶意,临走时送了一本书给他们。

  “东莞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家底”

  “东莞明清时期的文史资料其实很丰富。”陈学伟说。据他们访书的结果,应该有150余部,300多个版本,均在明清时期著作或者结集收录。“作为一个有文化积淀的城市,东莞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家底。”

  他们拿出一个目录,指着其中一本书说,“这本17卷的《颍川郡志》,是明永乐11年所刻,是目前我们发现的莞人存世著作的最早版本。”

  据陈学伟称,目前东莞本地知道存世的大概是90余部,而这90余部中,也只有50余部有影印资料和真本,数量仅占他们找到的1/3。

  陈学伟说,在2004出版的《虎门历代诗选》中写到:至今日,除陈履、蔡召华著作外,均荡然无存。“明代的陈履和清代的蔡召华是虎门的名人。但实际上,我们另外找到了10部由虎门人所写的著作。”他还说,东莞宋朝赵必象作品在清代收录进《四库全书》,但是莞人知道的仅3个版本,但他们找到了7个版本。

  陈学伟称,如明代虎门人谭清海、明代莞城人林培、清代寮步横坑人钟映雪等,这些都是东莞的名士,他们除了目前知道的一些著作,尚有一些著作散落民间,后人以为早已不在世上,他们却有新发现。

  期望搜集成库以供研究

  陈学伟表示,目前就他们了解的情况,珠三角地区东莞保留和传世的明清文史著作最多,他们希望能够将其搜集完整,做成资料库,以供文史爱好者研究。“但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我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和更多有识之士将这些著作请回东莞,为研究东莞历史与发展,巩固和发扬东莞文化所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