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冬至日40网友着汉服拜祭袁崇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冬至日40网友着汉服拜祭袁崇焕
网友们身着汉服祭拜袁崇焕。记者卢政摄

  本报讯 (记者章练辉)昨日冬至,40名网友来到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他们身着汉服,在古筝音乐的伴奏下,列队拜祭民族英雄袁崇焕。据有关组织者介绍,拜祭袁崇焕,除了表达对他的敬仰外,还要在生活中加强国学修养,并推己及人。

  整个拜祭过程约半小时

  据东莞汉文化爱好者的组织者“橄果山主人”(网名)介绍,此次共有40名汉文化爱好者前来参加此次祭拜活动,其中3名网友还特地从广州赶来。出于对古人的尊敬及对国学的敬仰,网友们在中午均斋戒一餐。

  昨日下午3时,拜祭活动正式开始。身着汉服的网友们在水盆里“净手”后,才恭敬地进入袁督师祠列队等候拜祭,整个过程严肃认真,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据介绍,这是汉文化爱好者第二次拜祭袁崇焕,“这也是我们建立汉文化群以来,最多人参加的一次活动。”

  网友:穿汉服为提高国学修养

  在拜祭现场,记者发现参加此次活动的网友来自各行各业,年纪在20~30岁之间。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之一,“橄果山主人”热爱国学,虽然从事电脑业,但经常在上班时身着汉服,故被网友称为“帮主”。他认为,穿汉服是为了提高国学修养。他从读中专开始就沉迷国学文字,“经常要求我爸从图书馆里借回来古代书籍。”据他介绍,汉服是汉族精神标志,目前,东莞汉文化群已发展壮大到180多人,大多数的汉文化爱好者均买有一套汉服,他们每逢传统节日,则自发聚集活动。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讲师黎诚认为,在现代社会身着汉服显得格格不入,但市民应宽容看待汉文化爱好者。

  相关

  新闻

  冬至吃冬团

  原属楚文化

  本报讯 (记者于梦江 通讯员朱伟岚)俗话说,“冬至大过年”,昨天是冬至又适逢星期天,前往购买应节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蔬果、鱼肉生意尤为红火。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蔬菜、肉类、水果价格保持平稳,并未因节日而涨价。而对于莞人冬至吃冬团的习俗,有专家表示这一习俗是传承于楚文化。

  过冬至食材销售火爆

  由于近期天气较好,各类蔬菜大量上市,其售价并没因为节日而上涨,生菜、芹菜、葱等应节蔬菜最为抢手。而作为节日必不可少的鸡、鹅、鸭、鱼,个个档口都站满了人。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昨日的菜价仍然保持平稳,大白菜每斤1.2元、菜心每斤1.7元、生菜每斤1.2元;在水果类中,西瓜每斤2元、芦柑每斤2元;在肉类中,猪肉每斤11元、牛肉每斤25元、羊肉每斤30元,都保持平稳。

  记者发现,不仅广东人热衷“过冬”,很多新莞人也十分重视这一节日,他们或一家大小或三五知己,赶来农贸市场购买食材,打算吃上一顿丰盛的晚宴欢度节日。

  吃冬团属于楚文化

  按照东莞人的习惯,冬至吃冬团。东莞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黎平介绍:“据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吃冬团,是属于楚文化。”

  “冬至的时候,刚好是晚稻收获的季节之后,以前的农民自己没田地的时候,替人做长工、做小工,冬至回来的时候,趁这个时候获得些收成,还了债务,一家人团团圆圆,就做些小食,意思一下,做成个团,流传下来了。它的形状就表示一团和气、和谐,一家人团聚,所以它的形状基本上以椭圆形为主。”黎平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