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寒风中 他们在路上

  

寒风中

  凌晨5:10以后,在停车区接热水、加热水是男女公交司机的第一件事情。

  ■记者 周炜文/图

  昨日凌晨,伴随寒风、降温,2008年冬至悄然降临。

  凌晨3:30左右,当古城绝大多数市民仍在熟睡中时,为不影响别人休息,大多数公交人已经悄悄爬出温暖的被窝,刷牙、洗脸准备上班……

  凌晨4:00,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顶着零下8摄氏度气温,迎着袭来的阵阵寒风走出家门,匆匆奔向自己的岗位。

  通勤车上——

  大家来自东南西北

  昨日凌晨4点10分,当记者赶到公交巴士股份有限公司门前时,接送公交司乘的通勤车已经准备好了。4点20分左右,记者和6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体验者一起,搭乘公交通勤车开始沿固定线路去接司乘人员上班。

  因为路上人少车少,沿大庆路进玉祥门再到北大街,4:40左右记者搭乘的通勤车已经赶到了钟楼。612车队李书记是在钟楼站上车的第一位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交大南门,每天早上为赶通勤车,她都要花11.8元先打的到南门,然后坐八公司或五公司的通勤车,到钟楼站倒乘自己单位的通勤车。据李女士介绍,离开钟楼,通勤车要从环城南路走环城西路,沿西关正街经土门、药厂十字,一直要到起重机厂,然后才能返回巴士公司停车场。这样算来,自己每天坐通勤车上班至少得1个多小时。

  沿途记者注意到,每逢有站都会有三三两两的司乘人员上车。因为天冷大多数女士都用围巾把自己的头包了起来。家住水泥厂小区的300路司机刘清华女士,爱人也是公交司机,但两人却从不同步。因为多年上早班,每天凌晨4点,在空荡荡的大街走10多分钟,她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害怕。相反,在看到别人的时候,她却会感到害怕。究其原因,刘女士坦诚地说:“主要怕遇到坏人。”

  停车场里——

  发车众人协同作战

  不到5:10分,当通勤车刚刚停稳,满车司乘人员依次下车都进了办公楼。见记者不解,一工作人员解释说,每天大家都要先打卡、签到,然后才去停车场做发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此时,刚进厂的通勤车又缓缓驶离,去钟楼接第二批司乘人员。与此同时,到达厂区的部分司乘人员也已经转乘其他通勤车赶往土门俱乐部、鱼化寨、三桥等另外7个停车区。

  在巴士公司停车区,记者看到在一字排开的公交车前,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小推车。611路司机徐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后勤准备好的让出车司机发动车辆用的。”

  原来,每逢冬季气温下降,早上发动车辆便成了早班司机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方便车辆发动,公司要求夜班司机停好车后都要把水箱的水放掉,后勤人员要在凌晨3点前就要烧好热水,并送到各个停车区。

  “早班天天如此,我都已经习惯了。”接水的间隙,徐女士告诉记者,早班司机除了加水、检查车辆,只要车能正常启动,预热10分钟后就可以直接去调度站等候调度发车。期间,后勤保障和抢修人员比他们更辛苦。

  “和昨天相比,今天气温明显下降了。”年近花甲的后勤人员姚师傅告诉记者,他开的电瓶车是帮助早班司机发车用的,公司要求每天4:50加水车(小推车)、启动电瓶车和紧急抢修等保障人员都要到位。为不影响早班司机发车,夜里他经常住在电瓶车间。每天早上从4:50开始,他都会骑着流动电瓶车在停车区循环。半个多小时以前,他已经用电瓶车启动了两辆公交车。露天调度——

  小本记账现场填单

  “真没想到,你们会坐我的车!”见体验者和记者一行上车,从大庆路调度站始发的611路首班司机张翠香既高兴又紧张。据了解,周内的公交高峰时段在早7:30分到8:30分,周末高峰在早8点到9点之间。因为首班太早,人并不多,张翠香一路开得非常顺畅。

  在611路火车站调度站里,251、201调度员史小卉告诉记者,因为火车站不好停车,611路和露天调度差不多。出了调度室,记者看到冷风中611调度员王芳正在给坐在车上的司机填路单,末了还边问司机边在手心写着什么。凑上前去,记者发现王芳手里有个非常小的本子。王芳介绍说,调度日志太大了,拿着不方便,小本上的数字都是填写调度日志要用的。每逢有车过来,她都要出门迎接,同时安排发车……期间,逮空她还得补全调度日志。

  冬至日里——

  暖心的一碗热水饺

  “呀,太谢谢了!”跑完一圈,刚回大庆路调度室,工作人员就给张翠香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水饺。“今天过冬至,大家都吃点饺子,不要把耳朵给冻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让大家吃上现包饺子,昨晚3名后勤人员和面、剁饺馅,一直熬到11点多。

  来到后厨,记者看到满案都是包饺子的人。据介绍,这些都是611路的司乘、调度等工作人员,临时有空的都客串一下,显显自己的手艺。同事们围在一起,包的包、下的下,还有人负责往外端,现场气氛非常融洽。巴士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晓萍告诉记者:“有条件的各调度站都在包,而且公司还要评比,包饺子虽然很麻烦,但却能烘托气氛,有效减轻司乘人员面临的精神压力。”

  体验者们——

  他们真的太辛苦了

  体验者樊云女士是西大街百盛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平时坐车,曾受到过司乘人员态度不好的委屈。昨日在体验之前,她原准备要好好告司机们一状。体验结束后,面对记者,她除了一句“太辛苦了”的感慨之外,其余的什么也没有说。同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至少不用凌晨4点出门,她感觉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在开元商城上班的体验者李嫦娥女士告诉记者,坐在首班611路车上,当时她的双脚已经没有了知觉,内心真的很难受,甚至都有些后悔参加体验活动。看着开车的张翠香时,她突然感觉非常佩服。尤其走进调度站,看到工作人员端来的热腾腾的饺子,她感觉很温暖很温暖……

  杨忠科先生在西北影城工作,也是6名体验者之一。从自己常坐12路说起,他感觉近几年的公交变化很大,但因为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公交车确实很难跑。当日接到体验通知时,说是凌晨4点,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后,他心里已经有底了。体验当日,凌晨3点多在爬出被窝时,他内心感慨“公交人真不容易”。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6名体验者希望通过本报呼吁,请理解和关心公交司乘人员,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他们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