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错时祭扫今年成气候:最早凌晨3点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4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殷正明

  虽然申城在冬至日遭遇寒流,但据市民政局统计,昨日有约107万市民出行祭扫,近10万辆轿车、中巴、大巴开进了墓园。

  昨日,晨报记者兵分两路赴各大墓区采访发现,错时祭扫的方式已被很多市民接受,上海福寿园更是在凌晨3时30分就迎来了首辆扫墓车,这比去年冬至日抵达该园的第一辆车提前了1个小时。

  今年祭扫少了2万多人次

  昨日在位于青浦的上海福寿园,记者发现,从早晨6时起,已抢早完成安葬、祭奠仪式的市民开始陆续出园,同时进园市民也开始逐渐增多,并出现了车辆交会的高峰。

  在各路口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注意到,园内人群、车辆分流有序,路口也没有产生拥堵。在可停放1700辆轿车、80辆大巴的停车场,虽然车辆进出繁忙,但停车场始终留着约一成的空位。而在附近设置的应急停放点,空着的车位更是逾半。

  在奉贤海湾寝园,昨天最早的扫墓客于凌晨4时30分抵达墓园。早晨6时,墓园形成车流、人流集散高峰,不过墓园空着的停车位不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各大公墓都开设了冬至祭扫班车,但昨天一早,各班车等候点都排起了长队。嘉定松鹤墓园在新客站的班车原定于6时30分发车,由于搭车市民增多,不得不提前发车。一浦东居民说,自己一家人每年都搭班车扫墓,前两年搭6时45分的早班车,一路都堵得相当厉害,但今年搭9时30分的中班车,虽然班车客满,路上却一直没有堵。

  据市民政局统计,昨日,全市共有106.71万人次出行,比去年冬至日减少了2.16%,但车流量比去年冬至日增加了近3%,达到9.68万辆。

  由于市民错时祭扫的意识增强以及交通疏导得当,今年祭扫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往年。上海福寿园执行总经理伊华说,虽然冬至错时祭扫已倡导多年,但今年市民开始自觉实行错时祭扫,“实际上,落葬日不选在冬至、选在生日或忌日的也越来越多了”。

  落葬用上专业礼仪师

  以前,落葬礼仪师仅在名人纪念仪式出场。如今,上海的普通百姓家也像欧美平民一样,在为亲人落葬时用上了专业礼仪师。

  昨日在上海福寿园一座新墓旁,记者注意到,新墓周边放置了素雅的鲜花,10多名亲人在专业礼仪师指导下,为逝者举行落葬仪式。在向逝者献上朵朵白玫瑰后,死者亲人们互相传递追思逝者的杯烛,并将自己的心愿写在气球上,默念之后放飞天空。

  一位年轻的礼仪师说,礼仪安葬对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非常讲究个性化,“有些仪式还在专用纪念草坪上举行,配以用鲜花制作的个性化纪念图案、文字。”

  据了解,在上海福寿园,今年已举行了近70场礼仪安葬仪式。

  在奉贤海湾寝园,昨日上午9时,记者在安置孤老的花坛葬前看到,几十枝白色菊花已整齐地摆在墓前。9时30分,由40位社工、武警战士、华东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扫墓志愿队来到这里,他们挨个给孤老墓地献上了菊花。

  “虽然我们不是他们的亲人,但我们作为后人也应该来看看他们,给他们一份温暖。”华东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昨天一早他们就从学校赶来,专门来给这些孤老扫墓。

  据悉,这个免费安放孤老骨灰的花坛葬是今年9月刚开辟出来。首批11位老人骨灰落葬在此,昨天是他们在此度过的第一个冬至日。

  自然景观葬首现滨海古园

  昨日滨海古园还出现了一种新葬式——紫藤苑自然景观葬。“自然景观葬这种新葬式是目前本市墓园中的首例。”滨海古园总经理赵小虎告诉记者,滨海古园的小品景观已遍布于整个墓园,但景观与墓穴融为一体,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新建成的自然景观葬有两尊,都是山形状:一尊高3米、宽5米,分四层共设22穴;另一尊高2.5米、宽4米,分三层共设11穴。墓穴以叠罗汉形排列,改变了以往墓穴深入土地及平行设置的一贯做法。

  记者了解到,这种雅致的景葬合一的新葬式仅1万元,远远低于一般普通的墓位。而滨海古园明年将力推低于0.6平方米的微型墓,目前计划开发1500个墓位,而售价只要七八千元。占地0.3平方米树葬售价为4500元。最小的墓型节地环保葬只有0.02平方米,只要999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