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高端赛事,南京“策马”走四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2:46  扬子晚报

  昨晚,中国(南京)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赛在浦口珍珠泉畔圆满落幕。6名世界棋坛顶尖高手经过11天的“智慧搏击”,最终排名世界第一的保加利亚棋手托帕洛夫捧走水晶“飞马”,并赢得了8万欧元的冠军奖金。本报记者更获得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鉴于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国际象棋大满贯赛协会将于明年一月在荷兰会商吸纳南京加盟,而且明年的第二届大赛将增设国际象棋女子大奖赛!

  南京浦口引来世界瞩目

  作为年末国际象棋界的收官之战,本届比赛以其顶级阵容、高端规模吸引了全世界棋迷的目光,甚至抢夺了同期在俄罗斯埃利斯塔举行的国际象棋男子大奖赛的风头。

  记者在世界著名的国际著名象棋网站chessbase.com看到,关于本次赛事的报道占据了大量篇幅,不仅图文并茂,还附有棋谱,非常详尽。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中国棋院外事部副处长田红卫告诉记者,开赛以来,她陆续收到了不少世界棋手电话或邮件,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参加明年的比赛。“这次比赛太火了,连英国棋王亚当斯也悄悄跟我说,他看了好多关于赛事的报道,实在太棒了,他说真后悔没能来参加南京的比赛,如果当时早点接到邀请就好了。”

  在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叶江川看来,本次南京大赛完全可以用“超级赛”来形容。“这样的比赛,既有利于国际象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又有利于提升南京的城市品位。”叶江川说,“它的等级与世界四大传统超级赛事齐平,吸引了国内外70多家媒体前来关注,这种场面以前只有谢军在世界冠军对抗赛的时候才出现过,可以说因为南京的这项比赛,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世界著名的国际象棋杂志《New in chess》(该杂志是特级大师的必读刊物)资深国际象棋记者德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本次大赛的筹备组织同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次大赛职业水准很高,考虑的细节很周到,组织得非常有条理,棋手、嘉宾、记者三个群体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样棋手就可以集中精力下棋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下午,大赛相关报道共2050篇;39个国内外专业网站均有链接和专门的系列报道。本次大赛经关键词搜索网页在百度达到84200页,在谷歌达到228000页。而最令本次大赛官方网站负责人陈春晴开心的是,此次大赛不但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球网络自动直播,而且大赛官方网站访问量共计62005次,日访问量最高达11000多次,在访问量中90%为国外网络用户,其中以德国、美国、法国、保加利亚居多。德克尤其称赞本次大赛的官网做得非常好,“国际象棋不同于其他体育赛事,有很多棋迷都喜欢坐在家里通过网络观看。”这些数据都验证了这次大赛的巨大影响力,也使得浦口和南京2008年末一举而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加盟大满贯打造品牌项目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此次邀请赛已成为国际棋联积分赛事之一,并将作为亚洲第一大国际象棋赛事,连续在浦口举办五届以上。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已确定,把该项赛事作为我国棋界未来几年重点发展推广的品牌项目。而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比赛将有望成为国际象棋大满贯赛事成员。

  国际象棋大满贯赛类似于网球大满贯赛,是国际顶尖赛事。按照国际象棋大满贯赛协会的计划,每年的大满贯赛都由若干个分站赛和一个总决赛组成。受大满贯国际象棋协会委托,其理事达奈诺夫先生已经对这次南京大赛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南京赛事在奖金、比赛等级、接待规格和运作水平等方面已具备世界超级大赛的条件,并向大满贯协会做了汇报。而本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浦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伟透露,组委会目前已经递交了大满贯赛事的申请,明年1月18日国际棋联将在荷兰开会决定是否通过。

  董伟介绍,大赛将与世界国际象棋超级大赛并轨,自下一届开始命名为中国(南京)国际象棋超级大赛,而申请大满贯的注册名字就定为“南京珍珠泉”,“目前全世界有四类大满贯赛事,网球、F1赛车、高尔夫、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大满贯成员已经有四个,分别是荷兰维克安泽超级大赛、西班牙利纳雷斯超级大赛、保加利亚索非亚超级大赛以及毕尔巴鄂总决赛。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加盟,那就是第五个,这对南京未来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不可限量。”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在会见国际棋联官员时指出,南京要利用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赛在宁举办的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市民了解国际象棋、热爱国际象棋,把南京打造成一个培养国际象棋大师的“苗圃”,以此助推南京的国际化。就在昨晚的大赛闭幕式上,江浦实验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三所“小中大”学校,分别接过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颁发的“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牌匾,这标志着南京在致力于打造高端赛事的同时,将更加注重这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

  三大平台助推南京走向世界

  在昨天傍晚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董伟还向中外媒体透露,明年将要把大赛和珍珠泉旅游节捆绑起来一起做,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年底收尾。他说:“我们的理念就是,坚持走高端路线,把大赛办成一个著名的高端品牌赛事,再用品牌拉动,把旅游节项目再介入进去,提升国际象棋的普及程度。”

  国际象棋既是智慧对决,又是文化交融。而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正是本次大赛“一举三得”,意在构建的三大平台之一。第一个是搭建体育赛事的高端平台,第二个是搭建展示南京形象的平台,第三个是搭建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与世界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三大平台,在世界范围展示南京的形象,向世界输出南京和中国的文化,并借大赛提升南京的市民素质。”董伟在谈及本次大赛的收获时这样告诉记者:“经过这次大赛,第一个平台已经成功搭建,而展示南京形象的平台也已初见成效,关键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这意味着我们要去反思、挖掘我们的文化资源,重塑文化精神,以此来引领、推动南京走向国际。”

  “在中国象棋中将帅只能在九宫之内,象则无法越过界河,而国际象棋的象没有界河制约,王也可以在全盘自由移动。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国际化的竞争,无论是改善服务民生,还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都迫切需要宏观视野全球眼光。”董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作了这番表述。

  有趣的是,本报记者请资深国际象棋记者、荷兰人德克给本次大赛“挑刺”,他回答:“不要觉得自己没有经验,我倒觉得这样反倒可以用一种新鲜眼光去看待国际象棋,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这次赛场的云锦布置,还有中山装,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创意的。我对明年的南京充满期待。”

  德克的期待,不正是南京人,尤其是浦口人的期待么?

  本报通讯员吴霜

  本报记者 周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