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董茜) “中华慈善奖”近日揭晓了2008年度的获奖名单,但在获奖名单上却没有我市任何一家慈善企业的提名;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深圳老板在抗震救灾期间向我市捐款2030万元而捧得“中华慈善奖”桂冠。“评奖机制有不合理之处。”我市一些长期从事慈善事业的企业老总表示了质疑。
今年评选门槛抬高500万元
据市慈善总会介绍,过去“中华慈善奖”评选对捐款金额有一道门槛:企业捐赠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不低于500万元。而今年的评选门槛进一步提高,标准提升为企业捐赠不低于1500万元,个人捐款不低于1000万元。
据统计,大约有10余家重庆企业慈善捐款(含物资)超过千万元,但评选门槛抬高500万元,把他们都挡在了门外。
企业:
评选不应按捐款金额“一刀切”
2007年“中华慈善奖”得主——重庆民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方全表示,今年迄今企业的各项捐款金额为300万元。薛方全说,评选奖项中,不免有些企业一掷千金激情捐款,获得荣誉就拍拍屁股走人,这说明在评奖机制上的“缺陷”。薛方全认为,在奖项的设置上,是否能考虑多增设一些多元化奖项。重庆一服装公司老板张晓萧也认为,评选不应按捐款金额“一刀切”。
市民:评奖能否更加平民化?
沙区一公司白领王建说,近年几次大灾害,公司都集中职工进行捐款。但是每每看到电视上,高高举着捐款牌的企业家,感觉就像是一种有钱人的“竞赛”。据他了解,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法律规定,企业不得以做慈善为自身宣传。当然在慈善发展初期的中国需要对慈善典型进行宣传,但是否能将评奖更加平民化?
民政部官员:
将考虑增设平民慈善奖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称,重庆的慈善企业提出“中华慈善奖”评选应该多元化建议非常好。在“中华慈善奖”设立的5个奖项中,“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最具爱心内资企业”、“最具爱心外资企业”3个奖项都设置了捐款门槛并提高至1500万元,是因为今年地震灾害捐款企业众多。设置刚性门槛是让评选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针对市民提出的“中华慈善奖”应趋平民化的建议,王振耀说,将考虑通过增加平民慈善奖的设置,让慈善奖更加趋于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