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年挣3个多亿哪的农民这么会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5:00  大河网-河南商报

  ■商报记者 张毅力 通讯员 王昊宇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使这座千年古刹受全球瞩目;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招商引资100多亿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河秀典》,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经典……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个缩影。我省正在一步步从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 传统文化对外开放

  少林文化把河南推向世界

  说河南文化不能不说少林寺。

  少林寺,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在20多年前还是只有10多个和尚,靠28亩地生存的破庙。但随着电影《少林寺》的全球热播,以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成功运作,少林寺的钟声从登封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有专家表示,少林文化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名片,它的复兴或许是中原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模式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海外不知道少林寺在河南的有,但不知道少林功夫的几乎没有。”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以前这样评价过少林文化。

  如今,少林寺旗下的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并且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如今的少林寺不仅有慈善福利基金会、禅露杂志社,还有影视公司、武术推广办公室等分支机构。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集团。

  ■民间艺术开始复兴

  5.5万艺人一年挣3个多亿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艺术也从田间地头走进歌舞剧院,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宝丰模式”。

  省文化厅负责人介绍,宝丰是一个48万人的农业小县,却拥有1400多家民间演出团体,5.5万民间艺人,各占全国的一半,每年演出收入近3.3亿元。宝丰走出了一条“农民自办文化,政府扶持农民办好文化,办好文化让农民乐起来富起来”的新路子。2005年,宝丰在河南省县域经济排名中跃居第35位。宝丰也以其独创的民间文化现象,被中宣部、文化部和省委称为“宝丰文化现象”和“宝丰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艺术团体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教育和广告设计等10多项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创造近千万元的产值,而且提供了近万人的就业岗位。

  ■ 文化产业走向辉煌

  我省文化产业年产值100多亿元

  “黄河底下的黄土有多厚,河南的文化就有多厚。”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松成说,悠久的历史使我省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众多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国著名的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安阳、洛阳、开封、郑州),数量居全国第一。

  省文化厅负责人介绍,我省拥有这么多的无价之宝,却没有开发好,直到2005年7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才逐渐走出迷茫。

  近年来,省文化厅先后举办和参与了第二届中博会、中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原国际动漫节等大型文化产业交易会,共吸纳社会投资46亿元。还成功推出50集文化专题片《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实景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目前,全省文化市场结构形成了包括演出、音像、电影、娱乐、网吧、文物、艺术品、艺术培训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全省文化系统管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已发展到2.5万余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营业额突破50亿元。有数据显示,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