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度“湖北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5:07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朱英国

  推荐理由:“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田院士”

  主要事迹: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英国被授予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罗清泉为其颁发了证书和100万元奖金。

  1964年,25岁的朱英国从武汉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并开始投身于我国最紧迫的杂交水稻课题研究,一干就是40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由朱英国院士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目前不仅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并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杂交水稻三大体系之一。朱英国亦因此获得了“农田院士”的称号。

  周又山

  推荐理由:舍己救人的村干部

  主要事迹:1月25日,雨雪再袭武汉,在武汉市蔡甸区镇宁堡村境内,一辆从武汉开往仙桃的大客车因路滑失控,一头栽进路边的淤泥中,车内30多名司乘人员被困。在连续抢险救危已精疲力竭时,怀抱孩童的村委会副主任周又山,眼看突然倒下的电杆就要砸向乡亲,猛然挺身推开乡亲,被电杆砸倒仍然力护孩童,使他人均获拯救,自己却献出了年仅48岁的宝贵生命。

  在生死抉择面前,周又山的壮举表现出一种震撼人们灵魂的英雄本色。其事迹见报后,省市区三级政府追授他为革命烈士、五一劳动奖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李振波

  推荐理由:震后空降灾区第一人

  主要事迹:5·12汶川大地震后,5月14日中午12时20分,驻鄂空降某部15名空降兵伞降茂县,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

  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伞降难度很大。当日11时47分,在高空缺氧和无气象资料、无对空指挥、无地面引导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从5000米高空第一个跳出机舱,成为茂县伞降第一人。半小时后,李振波带领小分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并担负起灾情勘察、情况上报等任务。

  15名勇士的英勇行为受到胡锦涛的高度赞扬。此后李振波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李振波还是宇航员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人的跳伞教练。

  万少波

  推荐理由:搭人梯救灾的参谋长

  主要事迹: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13日,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万少波随湖北第一批参加抗震救灾的人员奔赴四川重灾区。在抗震救灾中,他担任湖北第一突击队分队长,共指挥并参与战斗13次,所带领的突击分队成功疏散被困群众1500余人,抢救重伤员15人。当途经危险地段时,他与其他突击队员们搭好人梯人墙,让群众安全通过。万少波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被公安部记一等功,并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陈建星

  推荐理由:勇救大学生血染街头

  主要事迹:32岁的陈建星是河南滑县老庙乡南塔邱村人,现在武汉中北造船厂建筑工地做油漆工。10月29日晚,在江夏庙山街头,陈建星遇到三名男子抢劫一名大学生,便只身上前制止。虽然连中数刀,但他却死死拽着一名歹徒不松手。最终大学生获救,歹徒被警察抓获,陈建星经过连续三天的紧急治疗才脱离危险。

  陈建星的英雄事迹经报道后,引起湖北、河南乃至全国社会各界的关注。陈建星本人被授予“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共青团武汉市委授予“杰出外来务工青年”荣誉称号,入选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章 晟

  推荐理由:“捐献大王”两次“大换血”

  主要事迹:2001年,19岁的章晟在街头采血车第一次献血200毫升,以纪念自己入伍1周年。截至目前,章晟共献血达18000毫升,相当于章晟的全身进行了两次“换血”。2006年,章晟先后做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和捐献遗体登记、公证。2007年,章晟的造血干细胞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使湖南18岁男孩杨铁顶重获新生。

  2007年10月,章晟自建了湖北医用捐献网。今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写好遗书,带着一支志愿小分队奔赴灾区,展开心理危机干预、筹集药品课本等。今年12月,被评为“湖北十大杰出志愿者”。

  张海文

  推荐理由:九年慈善路感动深圳

  主要事迹:1999年,枣阳下岗工人张海文南下深圳,成为一名普通的民工。站稳脚跟后,他开始帮助那些遭遇困境的人。虽然无数次的慷慨解囊让他入不敷出,更有受助者以怨报德,但他都坚持了下来。在他的感召下,众多爱心人士加入了他的行列,并成立了“大浪爱心之家”。九年来,他和志愿者们共帮助了849名求助者,他先后被授予“深圳市爱心大使”、“十大最具爱心人物”、“五星级义工”等光荣称号。今年10月,深圳市举行的首届“鹏城慈善家”评选活动中,他以唯一的一名打工者的身份候选,格外引人关注。

  加力布

  推荐理由:“洋雷锋”创立“爱心病房”

  主要事迹:他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留学生,来自孟加拉国。6年前来中国留学,看到白血病患儿面对疾病的无奈和不幸,加力布心里很不平静,创立了关爱白血病患儿的“爱心病房”。如今,爱心病房已发展到2万多人。加力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举不胜举:抢救校园里不慎坠楼的也门小朋友;在除夕夜跳入湖中勇救轻生的女子;多次深入贫困山区义务教英语……2006年,加力布被授予“武汉五四青年奖章”,2007年当选央视《印象2007——CCTV年度人物》,今年12月,被评为“湖北十大杰出志愿者”。

  袁莎莎

  推荐理由:身患白血病 10年做义工

  主要事迹:10年前,袁莎莎在读大二时,患上了慢性白血病。父母卖房筹款,好不容易将她的病情控制住。这时,莎莎深感生命的珍贵,从此隐瞒病情,坚持长期做义工。去年6月,袁莎莎隐瞒病情参加了本报组织的爱心支教活动。下乡支教之前,用妈妈给她化疗的1000元钱买了两箱礼物送给孩子们。支教期间和回汉后,她多次组织武汉的朋友为乡村学生捐钱捐物,并下乡进行爱心义演。今年初,因病情恶化,莎莎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5·12汶川大地震”后,她又将看病的钱拿出来捐给地震灾区的人民。2008年9月3日,袁莎莎悄悄地离去,但她的温情,早已留驻人间。

  董 明

  推荐理由:身残志坚的残奥大使

  主要事迹:6岁学跳水,9岁摔伤导致高位截瘫。曾担任北京残奥会的形象大使、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以及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四川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为灾区残疾人服务的武汉女孩董明,在残奥会期间,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并为她题词“身残志坚”。其事迹在2008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均有报道,本报亦多次报道其人其事。

  张红霞

  推荐理由:白血病女孩的“爱心妈妈”

  主要事迹:张红霞是硚口公安分局易家墩派出所民警、武汉市公安局十佳女民警之一。去年6月,张红霞得知辖区女孩罗娜患有白血病,家人花了30多万元为其做手术,生活困难。她当即发动辖区单位和党员为罗娜捐款,并为罗娜的妈妈谋到一份临时工的工作。此后,看望帮助罗娜就成了张红霞的分内事。在罗娜14岁生日时,张红霞又给罗娜找到两名免费家教,作为生日礼物。12月,《人民公安报》刊登题为《社区居民都喜欢直呼她“丫头”》的专题报道,介绍了张红霞的先进事迹。

  孙宗群

  推荐理由:大义警察五年践诺

  主要事迹:5年前,死刑囚犯放不下自己9岁的女儿思思(化名),请求亲手抓获自己的江汉区民权街片警孙宗群帮忙照顾。为恪守这个承诺,孙宗群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照顾思思。为了让思思感受母爱,他帮助思思在黄冈的母亲解决了落户武汉的问题,让其安心在汉照顾思思。平时,他自己掏钱为思思购买各种生活学习用品、跟她谈心、辅导她做功课、陪她玩游戏……5年来,思思亲切地称他为“警察爸爸”。

  杨 威

  推荐理由:扬威北京奥运 点燃荆楚豪情

  主要事迹:北京奥运会上,我省体育健儿共获得4枚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的佳绩,而杨威在体操男团比赛中,凭借稳定的发挥,带领中国男队夺得中国军团在体操赛场的首金,为湖北运动员开了好头,也点燃了荆楚儿女的万丈豪情。在接下来的男子全能决赛中,杨威更是技压群雄,时隔12年之后,再度为中国体操男队拿下分量最重的这块金牌。此后,一身轻松的他又拿到了一枚吊环银牌。这位28岁的老将用2金1银的成绩,圆满结束了今年的奥运之旅。

  程 菲

  推荐理由:胜不骄,败不馁,“一姐”眼泪让人心碎

  主要事迹: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体操队夺得了自己在奥运史上的首枚团体金牌,而作为体操女队的领军人物,我省的体操小将程菲居功至伟。在队伍年轻,大赛经验不足的不利形势下,这个黄石姑娘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中国体操女队,她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带领队友创造了历史。

  不过,成功率领小队员们突破历史获得了首枚女团奥运金牌之后,程菲却倒在了自己的“程菲跳”上,只获得一枚铜牌,赛后她潸然泪下的一幕,至今让人难忘。尽管如此,程菲在北京奥运赛场上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感到骄傲。在此后的体操世界杯上,程菲用跳马和自由操的两枚金牌,宣告王者的归来。

  廖 辉

  推荐理由:赛场力挽狂澜 “黑马”为国争光

  主要事迹: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湖北选手的夺金点仅仅局限于体操、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不过随着廖辉的出现,我省又多了一个奥运夺金点,这就是举重。

  早在2008年的4月,廖辉就击败了张国政、石智勇,获得全国举重锦标赛男子69公斤级挺举、总成绩冠军。在北京奥运会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廖辉不负众望,在“老大哥”石智勇因伤退赛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男子69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金牌。对于湖北举重而言,这枚金牌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湖北举重历史上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可以说,20岁的仙桃小伙廖辉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湖北举重的历史。

  何军权

  推荐理由:用头触壁的水中蛟龙

  主要事迹:今夏,在水立方的泳池内,来自湖北荆门的何军权用一次次震撼人心的触壁,让世界为之动容。

  虽然小时候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但何军权并没有消沉下去,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他学会了用脚写字、吃饭、穿衣,并且在泳池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每次比赛,没有双臂的他唯一的触壁方法就是用头去撞,尽管撞破头皮是经常的事,但也撞得一枚枚金牌。悉尼残奥会,何军权获1金1银1铜;雅典残奥会,他勇夺4金,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

  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的他,用沉甸甸的4枚金牌,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残疾人是好样的。

  毛振国

  推荐理由:6年资助116名贫困女孩

  主要事迹:10月24日,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统一五金市场总经理毛振国,获评首届“全国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6年来,这位63岁的老人,坚持帮助家庭贫困的女孩,让她们健康成长,组建了武汉市首个“关爱女孩俱乐部”。累计捐出钱(物)23万余元,资助了116名贫困女孩。

  齐小青

  推荐理由:10年帮扶让“瘾君子”戒掉毒瘾

  主要事迹:汉正街商人刘有发(化名)因染上毒瘾,短短几年耗尽500多万元家产。1998年,硚口区公安分局汉中街派出所民警齐小青在一次行动中,将刘有发抓获,并将其送进戒毒所。此后,齐小青不离不弃,坚持10年帮扶刘有发,最终使其走上正常生活,演绎了现代版“警察与小偷”传奇。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又先后有12名“瘾君子”找到齐小青,并在她的帮助下走上戒毒之路。

  张丽华

  推荐理由:无偿捐献眼角膜

  主要事迹:张丽华是孝感市园林局一名普通的绿化职工,今年11月2日在自己身患重病身故后,无偿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帮助了两个年轻人重见光明。她是孝感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中央电视台、本报等媒体都进行过报道。

  呙升健

  推荐理由:爱心成就“最牛宿管员”

  主要事迹:曾担任过多年领导岗位的呙升健退休后,应聘到武科大中南分校成为了一名普通宿舍管理员。虽然这只是一个高校内最平凡,甚至最不起眼的岗位,但他却数年如一日,用最朴实的爱心及奉献,感动了宿舍楼内的天之骄子们。当他被调任另一宿舍楼时,竟有近千名大学生联名向校领导写信,恳请不要调动他的岗位。

  呙升健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全国众多媒体关注,并被全国近百家知名网络新闻媒体转载。

  特别提示:今日起至24日,读者可通过本报热线86789110进行电话投票,也可登录荆楚网(www.cnhubei.com)“2008年度湖北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专题网页进行网上投票,从20个候选人中选出您心目中的前10名。整理:本报记者赵飞 彭鹏 艾新 姜远海 王祥楠 邓伟 王际凯 沈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