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铸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5:1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楚天舒

  编者按 为配合学习贯彻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省有关部门共同撰写了一组文章,分别回答了当前全省上下关心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与任务,还是对海内外企业家和投资者进一步认识湖北、投资湖北都有裨益。这组文章共四篇,以楚天舒为集体笔名,其标题和发表日期分别是:《改革开放铸辉煌》(22日)、《好运湖北正扬帆》(24日)、《化“危”为“机”保发展》(26日)、《“一带两圈”展宏图》(28日),并配有新闻链接。今日发表首篇,敬请读者关注。

  以“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著称的湖北,在中国社会变迁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节点上,都镌刻有自己的足迹。

  30年来,湖北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协同共振,走过了风云激荡的不平凡历程,谱写了催人奋进的时代华章。从1978年到2007年,全省经济总量增长16.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2%,工业增加值增长31.8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4.3倍和35.2倍。

  业绩写在荆楚大地,辉煌映照灿烂未来。

  发展:创造辉煌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是贯穿30年的一根红线。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升华,我们发展的业绩在超越一个个目标、攀登一个个台阶。

  ——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跨越。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1978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仅151亿元,2007年达到92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6.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2元增长到16206元,增长了近13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5:42.2:17.3发展到2007年的14.9:43.0:42.1,湖北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转变。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590.36亿元,为1978年的17.8倍。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得到明显增强。2007年工业盈利比1978年增长35.6倍。对外贸易迅速拓展,全省进出口总额2007年为1978年的85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大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是湖北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速,实现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30年。随着湖北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由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跨越的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科研机构数量比1978年增加4.6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5.7倍,科技成果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6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5%;科技创新品牌突出,累计创中国名牌51个,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享誉国内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53所增加到2007年的86所,在校大学生增加22.6倍。文化强省战略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速,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方兴未艾;体育事业成就辉煌,竞技体育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1978年至2007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70.8%和57.0%降至39.7%和47.9%;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娱乐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城乡居民医、教、娱、住、行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升至39.1%和38.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省农民参合率达到81.6%。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2.3平方米和38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分别扩大7.5倍和2.2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省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城乡面貌的历史性大变化。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300公里,跃居全国前10位;民用航空开通160条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蓝天运输网。通村公路覆盖全省74%的自然村,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1%提高到2007年的44.3%,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由经济发展“瓶颈”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历史性大进步。全省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当代湖北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实现飞跃的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时代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湖北人民解放思想、克难奋进、求是创新、与时俱进。30年来,推动了四个相互关联的深刻转变,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由片面追求GDP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四位一体”协调发展转变。

  ——深化改革:体制机制的双重创新。

  30年来,湖北按照中央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向,在四个阶段的改革中创造了许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先进经验。

  农民是改革的报春花,是制度创新的探索者。几乎与安徽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同步,随县挑水村农民与生产队签订合同。1980年7月30日,《湖北日报》发表新闻《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是湖北改革进入探索阶段的标识性事件。以企业扩权为试点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踏上自主经营的改革征途。1980年,第二汽车制造厂自筹资金开展项目建设,由此推开了湖北国营企业“扩权”试点;原沙市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改革试点城市,从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起步,实行工业改组和联合,开展用工、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为全国城市综合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湖北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推进。改革进入全面展开阶段。农村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围绕增强自主经营活力,开展了以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的治理整顿,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发展企业集团的试点,开始向真正的市场主体转变。1986年,武汉汽车发动机厂实行租赁经营,尝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武汉商场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武汉市成为我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进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创造了城乡一体、“两通起飞”的宝贵经验。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解决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省掀起了思想大解放的热潮,改革开放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1年底,全省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5%以上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武汉模式”成为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大模式”之一。

  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湖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汉正街”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之一。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湖北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提出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方针,总体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格局。实施科教兴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建设武汉·中国光谷。全面系统的改革开放,使全省经济活力竞相迸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省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改革开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实施“三个一批”战略,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武钢与鄂钢的联合首先破题,鄂烟工业“18变1”适时跟进,东风与日产高位嫁接,武重、武锅、武船重塑“武汉重工”。一批国企航母横空出世,不仅创造湖北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而且进一步提升湖北经济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改革30年,是湖北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的30年,是锐意创新、克难攻坚的30年,是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30年,是艰苦探索、开拓进取的30年。它推动了自身发展,也为全国改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一篇壮丽史诗,必将永载湖北史册!

  ——扩大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新格局。

  早在近代,湖北开放就走在全国前列,享有“东方芝加哥”之美誉,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内陆国际商埠”。改革30年,湖北再次经历了从封闭向全面开放、向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转变。

  1979年,武汉海关恢复开关;我省与美国俄亥俄州建立友好关系,成为全国最早与西方国家建立省际友好关系的省份;一批中外合资企业陆续开办,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同年,“汉口之正街”冒出以个体商贩为主的小商品市场,“买全国,卖全国”使之迅速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地区小商品最大集散地。汉正街的样本意义在于:一个专业市场,不仅纺织辐射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商业网络,而且因为开放成为民营经济的孵化器、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街。

  1984年11月,湖北聘请65岁的德国专家威尔纳格里希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洋厂长”就职,开启了中国聘请境外职业经理人的先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湖北对外开放开始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先后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9个省级开发区初具规模,“三资”企业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湖北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开放能力,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拉长汽车产业链,培植出“武汉-襄樊-十堰”千里汽车走廊。

  进入新世纪,湖北大力推进开放先导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新格局。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国际资本、沿海产业转移两大潮流在中部、湖北汇合,更进一步把湖北推到新世纪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前沿。

  从1981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到2007年,湖北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446个,合同利用外资236.4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有序推进,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外派劳务三大业务遍及34个国家和地区,跨国投资、出国创业、出境旅游不再是湖北人民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湖北经济迈出坚实的国际化步伐。

  30年的开放洗礼,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解决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省委省政府不断克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弊端,积极探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步找到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促进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业等6个支柱产业,其中汽车、石化和钢铁已成为“千亿元产业”。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促进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光电机一体化等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建成比较完备的光电子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上规模、提档次和增强竞争力。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相继建成了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3家国家级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达2493.2亿元,占全省开发区的41.6%,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发展目标: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转变。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统筹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为抓手,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努力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

  把促进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严格推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把发展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结合起来。全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一主三化”方针,逐步完善和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一带两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功能互补、产业相容、发展共进的城乡体系。

  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全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注重财力向下倾斜,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为基层、为贫困地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经过30年的不懈探求,湖北科学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四位一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启示:继往开来的基本经验

  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总结成绩,而是要通过梳理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再次考量改革开放对中国及湖北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深化和运用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湖北改革开放发展新局面。

  ——继续解放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解放思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湖北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实现新跨越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继续坚持好、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我们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工作环节。全省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好中求快、奋勇争先的观念,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步伐;牢固树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观念,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开放促发展;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观念,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牢固树立市场竞争、依法办事的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带两圈、双轮驱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重新认识省情、完善发展思路的结果,是统筹湖北区域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客观需要。关系全省大局。各地要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科教资源是湖北发展最大的“金库”,要进一步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在促进科教与经济融合上狠下工夫,在增强企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上狠下工夫,真正把湖北潜在的科教财富效应释放出来。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兴省”战略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巩固壮大汽车、钢铁、石化、烟草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富民之基、强省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注册审批,规范土地审批,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省管县管理体制,扩大省直管县范围,赋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继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革,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运行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农场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健全外商投资服务机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为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衡量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看发展的成果是否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发展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就是要把奔富裕作为执政使命,把求发展作为执政要务,把促和谐作为执政追求,把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开创湖北改革发展新局面,关键在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深化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广大党员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一支保持先锋队性质、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党员队伍。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改进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科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谱写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努力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