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熊猫“保姆”交接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5:37  钱江晚报

  12月21日,碧峰峡大熊猫基地2号别墅,浸润在一片清新的空气中。这里是“团团”“圆圆”在四川的家。

  台饲养员精心照料熊猫

  “团团”的圈舍前,一个穿土黄色连体工作服的小伙子斜趴在地,左手抚摸着“团团”头部的毛,右手拿半根胡萝卜,轻唤着它的名字,一口口地喂它。镜片后的双眼里,是男人特有的一汪温柔。

  他叫王进治,是台湾饲养员。“团团”“圆圆”于23日飞抵台湾木栅动物园后,它们将由王进治、游雪音和另一位被唤作“彪哥”的人一起饲养。这是王进治第二次来碧峰峡接受大熊猫饲养技术培训。显然,他已经和“团团”“圆圆”混得很熟了。

  对他用普通话下达的任何一个口令——“团团,坐下;团团,站起来;团团乖,好好趴下”,“团团”都立即作出正确的反应。此刻的“团团”四肢贴在地上,开心地嚼着新“保姆”给它的美食,就连正在注射驱虫针,也没有让它显得痛苦。

  “他们出师了,不用我再教了。”看到短短时间里,台湾同行跟“团团”“圆圆”相处得这么好,大熊猫的四川“保姆”瞿春茂放心地笑了。

  “高徒”赢得熊猫信任

  下午3点多,团团圆圆管理室。游雪音熟练地从冰箱里取出两片“熊猫窝窝头”,在天平上一称,不多不少正好350克,这是大熊猫一餐进食窝窝头的定量。12月12日来到碧峰峡学习饲养技术后,这个小个子姑娘特别努力。“团团”“圆圆”每天进食6次,每次竹子、窝窝头、苹果和胡萝卜的量不一样,细心的小游早就把这些数字谨记在心。

  “我们在这里培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给两个熊猫宝宝喂食。先是观察,看瞿小姐是怎么做的,然后在她的指点下自己工作。现在基本上都掌握了。”小游一边说,一边还低头看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记录的“饲养大熊猫技术要领”。

  瞿春茂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个厚厚的本子,里面详详细细地记录着“团团”“圆圆”每天的生活情况:排便多少,颜色是否正常,精神好不好,什么时候进食,吃了什么,什么时候睡觉,睡了多久。从6月18日它们搬进碧峰峡到今天,从未间断,已经记录了400多页。

  “他们本来就是学动物学的,都有饲养灵长类动物的经验。又很敬业,所以学得很快。”瞿春茂对两位“高徒”评价颇高,“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团团’‘圆圆’,也很有耐心。”

  “团团”“圆圆”有时候贪玩,怎么叫都不肯回来吃饭。游雪音就不厌其烦地轻唤它们的名字,然后到身边一口口喂,还不停地用手爱抚。这样,她居然让不爱吃胡萝卜的“圆圆”服服帖帖地吃起了胡萝卜。

  别看王进治是个大小伙儿,照顾起大熊猫来可是细心极了。在每天喂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他经常给“团团”“圆圆”来点美食“贿赂贿赂”,让熊猫建立起对他的喜爱和信任。

  中国“保姆”眼睛湿润了

  下午3点半,看见23日载“团团”“圆圆”赴台的两只大铁笼子运来了,瞿春茂眼睛红了。过去的6个多月,她与大熊猫朝夕相处,早上拾掇20多公斤的粪便,一天喂6遍食,哄它们睡觉……离别的一刻到了,不舍是肯定的。“在它们身上花的时间比在自己孩子身上多很多。有一次做梦梦见它们跑了,吓出一身冷汗……肯定会很想它们,但是一想到它们能给台湾同胞带去吉祥欢乐,还是特别高兴。”

  “他们这么用心,把‘熊猫保姆’的班交给他们,我很放心。”瞿春茂说着,目光投向正在和“团团”“圆圆”“窃窃私语”的王进治和游雪音。

  “再见,宝贝!我们会再见!”

  大熊猫“团团”“圆圆”即将于23日离开四川前往台湾。这两天,“熊猫家乡”四川的民众纷纷对它们表示惜别之情。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上,都能听到或看到向即将启程的国宝所说的“再见”,和对它们未来生活的祝福。

  在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团团”“圆圆”的邻居们最直接地感受到了惜别的情绪。27岁的王晓芳是这里的一个小店店主,她的店面离“团团”“圆圆”的住处只有几百米。她说,自从它们来到碧峰峡后,她就经常去看这对可爱的大熊猫,“现在要走了,还真有些舍不得”。

  不过她也表示,“团团”“圆圆”去台湾代表了大陆民众的一片心意,希望它们顺利地将这份心意送达海峡对岸。

  在网上,网友们也在热议“团团”“圆圆”的台湾之旅。四川新闻网专门开设了“团团圆圆赴台湾”专题页面,并特意设置了“我要送祝福”的留言栏目。

  运送专车抵达大熊猫基地

  四川各大报纸也全方位报道着与“团团”“圆圆”有关的一举一动。《四川日报》公布了它们的行程,来自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波音747-400专机将于22日飞抵成都,并在23日接上“团团”“圆圆”,返回台湾。

  《华西都市报》的“团团圆圆台湾行”专栏中,连“熊猫专机”上的餐点细节也没有放过:牛排、饼干和蛋糕,还有竹叶装饰,餐点命名也使用了“牵线团圆一家亲”等名称……

  成都市民余勇说,他每天都通过媒体关注着“团团”“圆圆”的消息,等它们从成都出发的时候,也将通过收看直播的方式为它们送行。

  21日下午,运送“团团”“圆圆”的车辆已经抵达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准备好的两个笼子上贴着它们的照片,车上也挂着“欢送团团圆圆”的标语。

  刚满4岁的“团团”和“圆圆”已是大熊猫中的“成人”,也许它们那黑黑的大耳朵已经听见了家乡人民的惜别之声:“再见,宝贝!我们会再见!”

  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