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逾八成财政用于民生是个亲民范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7:29  燕赵晚报

  □沈峰

  今年1-11月份,珠海市香洲区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用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支出安排为12.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1%,居历年之最。(12月21日《珠海特区报》)

  珠海市香洲区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难点问题,这不仅是经济实力增强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公共财政所应具有的“民生”思维。

  当前,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提高,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通俗地说,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用社会学的术语说,就是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那里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应当认识到,当前民生问题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的基本根源。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推进,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新的贫困问题,形成了生活困难的社会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是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困难的主要承受者,因而有较强的不公平感,甚至相对剥夺感。因此,政府必须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运用公共财政这个杠杆,加大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民生财政成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稳定器”和“调节器”。

  同样,一级政府要获得广大人民信任、支持和认同,主要是看政府执政的绩效如何,看其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就是民生改善得如何。而从现代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标准看,衡量一个社会,或者说看相关的政府财政是否具备公共性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具体数量,而是决定于相关的财政支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要看政府在公共财政支出上是否以公共利益为重,以民生为重,以人民福利最大化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总纲。

  因此,相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无视民生,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说,珠海香洲区公共财政民生支出逾八成的执政理性,是一个亲民范本。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各级政府都应盘点一下公共财政支出,看看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有多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实了多少?通过找差距和倾听老百姓对政府执政和财政支出的意见和建议,准确理解和把握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以赢得更多拥护,巩固执政根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