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宣传思想工作要积极为青海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7:32  青海新闻网

  宣传思想工作要准确把握落实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为科学发展打牢共同思想基础

  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只有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强基固本,才能为青海科学发展提供根本的思想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促进青海科学发展。因此,宣传思想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更加坚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在理论学习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制度建设,继续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使理论学习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注重学习的层次性,根据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不同的理论需求,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做到分类指导。要经常组织干部围绕理论方面的热点和难点开展研讨,抓好各级各类干部脱产培训,提高理论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理论宣传上,要整合宣传力量,掌握一批宣讲人才,发挥各方宣讲作用,提高宣讲水平和质量。广播电视网络报刊要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始终保持媒体理论宣传声势。可根据需要经常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制作播出电视广播理论专题片,办好互联网上的理论互动栏目。还可通过职工学校、市民学校、农民夜校和老年大学,以及开办形式多样的系列讲座和讲坛,使理论更好地为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在理论研究上,经常组织力量加强对新青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回答干部群众提出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发挥省社科联的牵头协调作用和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以及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立项基金的作用,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科学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我们要把为科学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作为服务大局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努力在提高引导艺术、增强引导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管理各类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新的进步。围绕科学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一方面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引导、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伟大事业中来,另一方面,扩大青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青海形象。二是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要统筹协调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建立健全和贯彻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新闻阅评、新闻预警、新闻报道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对媒体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四是要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加大对省内重要新闻网站宣传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信息资源整合速度,促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联合,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

  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更高层次上全力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进程,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五个特别”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精神,倡导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全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紧紧围绕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思潮的能力和水平这个重点,健全完善机制,注重长期积累,努力在融入、贯穿、引领上下功夫。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媒体传播中,落实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融合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体现到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中,使之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心下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立足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认真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三是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挖掘、整理、开发各类资源,设计手机短信、大众传媒、网络等活动载体,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国情省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教育,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为科学发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地方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主线是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建立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支撑是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切入点是要尽快解决一些思想道德领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重点是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兴起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新热潮。把着力点放在践行上,特别是和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整治在日常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市环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场和互联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推动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信用体系。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三是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结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建设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作为重要载体,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提高水平,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科学发展,既需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又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此,必须兴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推动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机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尽快实现全省县县有文化中心,乡乡有文化活动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对一些陈旧老化的文化基础设施,要尽快修葺。要提高文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度,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要力争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2131工程”要增强选片针对性、加快影片更新,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力争用5到6年时间普及到每个村,文艺出版下乡活动要常态化。二是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不断加强指导,加强对群众特别是群众文艺骨干培训,提升群众自发活动的文化内涵。鼓励发展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多举办群众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探索政府购买、项目补贴方式,繁荣建设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根据群众需求出现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极大地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容、风格、样式和品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四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结合的新路子,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并重。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海地域特点的文化品牌。(向明)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热点 基金 一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