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自杀囚犯到改造标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7:59  法制日报

  有诗曾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又有诗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近期,在安徽铜陵监狱,服刑人员何仲玉就亲身经历了一个“春风化雨度玉门”的动人故事。

  何仲玉,男,安徽怀远人,现年40岁,因犯盗窃罪被判刑15年,2004年底被送到铜陵监狱改造。刚到监狱时,妻子离异了,房子抵押了,最让他感到悔恨的,是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的生活从此也没有了着落。他万念俱焚,写好遗书,捡回两个刀片,准备在中秋节这天以死谢罪。

  监区监区长张连生、教导员刘克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能让何仲玉打开心扉,中秋前夕,民警安排何仲玉已经离异的妻子来看望他。不久,民警又安排他哥哥来探监,并破例让他俩“亲情就餐”。在餐桌上,哥哥告诉他,孩子已由她们的姨娘抚养,仍在读书并且成绩很好。

  晚上,刘克炎趁热打铁找何仲玉谈话,看着教导员慈祥的面容、诚恳的目光,何仲玉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得知他的困难后,刘克炎向监狱领导作了汇报并以监狱的名义向孩子所在学校和有关部门发了函,请求学校和地方政府给予关怀。不久,孩子的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都回了信,孩子的学杂费用全免了。

  监狱的关心、社会的关爱犹如温暖的春风吹进了何仲玉的心田。他主动找到教导员,交出了那封遗书和两个刀片。这次刘克炎狠狠地批评了他,指出“自伤自残”是蠢人所为,是服刑改造的大忌,是十分错误的。最后,刘克炎语重心长地说:“过去就让它过去,现在重新开始吧!好好改造,多拿功奖,争取早日出去与你女儿团聚!”

  2008年4月,监狱工作人员来到何仲玉孩子寄居的姨娘家进行“阳光救助”。他们给两个孩子带去了何仲玉改造生活的录像,并给孩子们每人800元的救助款。监狱的同志还特地拍摄了一段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录像,并请两个孩子对着镜头说出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看到女儿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听到女儿们亲切的呼唤,何仲玉感愧交加。他表示,一定要加强思想改造,用劳动的汗水洗刷过去的罪行,以改造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

  目前,何仲玉已经拿到5个功奖,正准备申报减刑。同时,他还掌握了羊毛衫生产各道工序技术,为回归社会后的创业打基础。

  临别时,何仲玉还透露了一个秘密,警官正在帮助他和前妻“破镜重圆”呢。他热切期望女儿们能够顺利考上大学,自己的家庭重新团圆。

  胡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