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电:学生科技创新星火燎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0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国强 实习生 张静

  “它的英文名字叫‘fridge’,但不是冰箱的意思,而是friend和bridge的组合,就是朋友和桥梁的意思,让朋友间不再失去联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软件学院大三学生皱志光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手机能接入互联网,用户随时可以获取到自己手机通讯录中联系人的资料。在11月28日到12月12日举办西电第二十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的作品“fridge”将解决手机丢失后失去朋友的联系方式这一令许多人头疼的问题。

  皱志光、王煜和申华林是西电软件学院大三的同班同学。今年4月,他们开始了“移动互联网通讯平台”的设计。他们的作品提交到“星火杯”组委会后,引起校内师生关注。

  “fridge”项目现在仅取得阶段成果,只能在某些特定手机上使用该功能,即使如此,“风险投资机构还是盯上了我们”。皱志光说。

  “很多作品让评审组的专家产生了很大兴趣,甚至感到惊讶。”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的校团委副书记朱文凯说,比如一个液体透镜的新型电极,也获得特等奖,“它是这一类产品的重要突破”。该作品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法把一层透明导电膜喷镀在石英管表面,从几何上解决了液体透镜光轴不稳定的问题,在石英管内壁镀导电膜的工艺是国内首创。

  “与往届相比,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朱文凯说。

  据了解,共有1.3万余人参加或参与了这届“星火杯”竞赛相关科技活动,7126名同学向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3123件。本届竞赛评出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共490多件,其中特等奖15件。相当一部分获奖作品将申请专利。

  据了解,自1988年以来,西电已连续举办20届“星火杯”竞赛。近年来,西电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屡获佳绩。

  在隔年举办的“挑战杯”竞赛上,2003年,西电获得4个国家二等奖和两个国家三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特等奖和国家一等奖各1个,获得国家二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各两个,名列全国第六;2007年,获得国家二等奖3个,国家三等奖两个。

  “这跟‘星火杯’竞赛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朱文凯说。据介绍,在1988年举办的首届“星火杯”上,共收到作品87件,有200人参加竞赛。活动逐年升温,2007年的第19届竞赛,收到作品2040件,有6000人参赛。

  1988年,时任西电校团委书记的龙建成,基于创新共青团工作,拓展团的工作领域,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开始在学校组织开展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名为“星火杯”。

  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的龙建成表示,“星火杯”为广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活动能持续20年的内在动力,比所取得的成绩更重要。”西电校团委书记李波说。

  本报西安12月21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