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 2009: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06  中国青年报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 陈文通

  ■在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对此,我们必须正确领会和坚决贯彻。

  

  正确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估计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前提。造成我国当前“严峻形势”、“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我国面临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的直接原因。最直接的冲击是对出口的影响,1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9%,是200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时也影响到进口更大幅度的下降;由于我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过高,对国内外向型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还将波及产业链上的其他产业,影响到就业、财政收入和社会发展。

  发展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经济生活中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则是我国面临困境的内因。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金融危机把我国已经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如果我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没有那么高,居民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适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那么大,我国出口产品在科技含量和质量方面具有足够大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我国受到外部的冲击就会小得多。因此,我们决不能把面临的困难统统归咎于“金融海啸”。

  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在于,宏观调控和应对危机叠加在一起,使问题复杂化。本来,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是经济偏热、泡沫增多和通货膨胀,因而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是从逐步加大调控力度到确立“双防”政策。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运行仍然处于高位,“双防”的政策本应持续一定时间。但是,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不仅影响到经济增长,也影响到CPI和PPI的升幅。于是,“双防”政策不得不转变为“一保一控”,进而转变为主要是“保增长”。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一是房地产业虽然陷入困境,但价格泡沫仍然大量存在;二是重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中仍然存在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三是保护耕地和治理污染的努力同保增长的目标存在事实上的矛盾。但是,我们只能首先抓主要矛盾,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不能孤立和割裂开来。

  保增长是目标要求。扩内需既是途径和手段,也包含着目的。不同的内需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投资需求是纯粹的手段,消费需求则具有双重性质。但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何种内需,都是所谓“三驾马车”之一,因此,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外需增幅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出路只能主要依靠内需,以扩大的内需弥补外需的缩小。

  扩内需扩什么?这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明年的任务和目标。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看问题,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但是,转变发展方式远不是一年内能够完成的;而短期内能够保增长的内需,主要不是消费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因此,在保增长的巨额投入中,必将有大部分作为投资。调结构是对保增长和扩内需的限制性规定。扩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需求,有一个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发展方式仍然没有实现根本转变,现有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因此,扩内需必须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把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解决三个产业不协调的问题;三是改善城乡结构,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调整地区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优化生产力布局。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历史经验,在保增长的硬任务面前,人们最关注的是,通过扩大投资保持GDP的增长速度,最容易忽视的是质量、效益、代价和负效应。因此,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在严重的困难面前,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是,切不可把增长速度和发展画等号,切不可忘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发展的内涵和目的,即为什么发展和为谁发展。

  当前,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最为迫切的民生问题就是促进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搞片面性、顾此失彼和短期行为;尽力做到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做到产业结构合理、比例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稀缺资源,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因此,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一哄而起,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需要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如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城乡政策、调控政策,等等。其中,最直接的政策就是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需要调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积极性,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需要降低融资的成本。为此,必须转变适应于危机爆发前的经济政策,即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按其性质来说属于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负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等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要力求做到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结构;既有助于缓解眼前的困难,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改革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制度条件。改革必须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要求,大幅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和取得收入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变革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和价格体系,把统筹城乡制度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