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归到我们的根”

  本报讯 (实习生 张晓红 记者 李广军)“这儿风景优美、空气新鲜,下次还要再来!”昨日,来长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几名华裔青少年这样告诉记者。他们是“2008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民族舞蹈及中华武术冬令营”的营员,此次冬令营活动为期13天,将于12月24日闭营,共有137人参加,他们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泰国等4个国家,以中学生为主。活动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湖南省海外交流协会协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

  五天学会三支舞蹈

  昨日上午10时,在湖南师范大学,华裔青少年正跟着老师学习舞蹈。老师一边指挥一边告诉记者:“孩子们能够听懂我说话,领悟力也很强,才一天半的时间,他们已经基本学会这支舞了。”一名领队则表达了对授课老师与学生快速学习能力的惊叹:老师教的方式很不一样,孩子们热情高涨。平时我们要两周才能学会一支舞蹈,到这儿五天就学会三支了。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他们还学习了一些文化课程,包括姓氏文化、节日文化、汉字汉语文化等。在文化课的高级班里,记者发现来自文莱的康元喜桌上摆着一本翻了一半的《资治通鉴》。小康告诉记者,他能看懂所有的译文,但因为古文没有学过,只能看懂一半。随后,他当场流利地背诵了一首王昌龄的《出塞》。

  迷恋湖湘文化

  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孩子们被安排去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游完名胜回来后,他们用中文写游记。马来西亚的符悦广在参观省博物馆后写道:“湖南省博物馆拥有世界最老的女人,拥有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尸体,也拥有世界上最薄的丝绸衣。来湖南不来马王堆博物馆,就不算来过湖南。”马来西亚的傅米在文中写着:“这次博物馆之旅让我们这群在城市中心生活的孩子,静下浮躁的心,回归到了我们的根。”

  在家必须说汉语

  “这一届冬令营的营员,是历届活动以来汉语表达水平最高的,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同学。”湖南师范大学负责文化教育的沈敏老师介绍,营员们大部分都能流利地用汉语对答。这些孩子能够拥有如此好的汉字功底,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的汉语教学系统比较到位;另一方面则与家庭语言环境有关,许多华侨要求子女在家必须说汉语。“如果不说就会骂我们。”来自菲律宾的施彦峰说。

  “很久以前我的祖先离开这里,很久以后,我又来到这个地方,感觉很特别。以后一定会再来!”临别时,来自马来西亚的王文予这样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