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集体智慧撰写“过冬”攻略

  

集体智慧撰写“过冬”攻略

  迈向2009长沙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现场。石祯专 摄

  

集体智慧撰写“过冬”攻略

  与会的企业代表认真聆听学习。石祯专 摄

  编者按

  由市政府主办,市经委承办的“迈向2009长沙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已于日前落下帷幕,但“送暖气”、“关门窗”、“穿棉衣”、“傍大款”、“学老鼠觅食”等鲜活的字眼早已深深印在与会人员的脑海中,如同一束束聚焦的激光,指引并照亮着长沙中小企业“过冬”的路径,在豁然开朗中,信心倍增;而政府及时的援手则为中小企业在温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筑起一道遮挡风寒的重墙。相信这个有点冷的冬天,长沙的中小企业一定能冲出困境,迎来发展的春天。

  【专家支招】

  老虎吃人总是吃队伍最后一人

  张国有(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

  订单减少、成本增高、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目前面临危机是一个客观现实,但威胁可以转化为机遇。张国有教授指出,老虎扑上来吃人总是先吃掉跑在最后的人,素质弱的企业面临的威胁总是最大的。所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企业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关键。

  张国有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积极调整心态,将危机看成是成长必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没有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也会面临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危机。

  张国有建议,中小企业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遇上危机更应该审时度势,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转型发展;对内加强管理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家要多考虑的是未来三五年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变消极等待为积极开拓,抓住机会促进发展,为危机过后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绝不能“坐等天亮”。

  张国有还建议长沙的企业家们要时刻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监测,必要时可向专业的资讯平台求助。企业家要多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预留空间,不能等到危机来了才慌忙“接招”。企业家必须坚定信心,随时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在企业目标、经营环境、自身能力等方面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从长远上、战略上考虑企业的中长期发展问题。

  公共财政要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狄娜(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巡视员)

  “从整个趋势看,面对寒冬,中小企业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狄娜指出,今年以来,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并呈现出“一升、两难、三倒挂”的特点,“一升”就是商务成本升高;“两难”是产业升级难和劳动就业难;“三倒挂”是非公有制企业增速不如公有制企业,沿海不如内地,外贸不如内贸。她分析认为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外贸依存度高。沿海地区企业大多是出口型企业,对外依存高,受国际需求影响大,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也强。第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由于劳动成本的增加,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明显。第三是原材料上涨,导致传统加工业企业成本加大。

  “目前,国家已经积极应对中小企业出现的困境,对于创新型、出口型、吸纳就业型的中小企业,国家将重点扶持。”狄娜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该分层分类解决。按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配合相适合的融资机构和融资方式。“小企业在成立的最初阶段,什么都没有,银行凭什么会放贷呢?在这个阶段更多地应该找寻风险投资,到了第二阶段,就可以找银行了。”

  狄娜认为,公共财政中的专项发展资金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融资平台、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利用中介机构,放大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狄娜建议,除了财政重点支持外,银行可以考虑股权质押等方面的融资创新。“除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之外,还有直接融资,包括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采取上市、股权、债券、风投等多种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她透露,工信部正和人民银行商谈如何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立的问题。

  温州企业家“过冬八字诀”

  周德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政企连心,攻艰克难。周德文认为,温州企业家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能够正视困难、不惧困难。客观地看,目前温州80%的中小企业发展是比较健康的。他们“过冬”凭的是什么“绝招”呢?主要是靠“八字诀”。

  一是“抠”。就是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控制成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有一家大企业,公司的打印机上贴着一张纸条:“非正规文件请一律双面打印”。有的企业把双管灯管改换成单管灯管,一年下来就这样“抠”回好几百万元。

  二是“抢”。就是抢占市场先机,以速度赢得市场。有家电缆企业预感到原材料铜的价格会上涨,便抢先研制出“铜包铝”来替代铜,结果二者功能一样,还获得了专利。今年下半年铜的价格猛涨,这家公司就抢占了市场先机。

  三是“创”。企业非常重视创新、创造,才能生存、发展。雨伞传统产业今年市场不景气,一企业老板便与高校合作,把专家手中的高科技调味品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变”。危机来了,必须随机应变、调整自己。有家公司原有2000多家销售终端是采用配货制,下半年,公司改变了销售策略,实行订货制,仍然维持了利润水平。

  五是“走”。走出去天地宽。温州的土地成本现在已相当高,达300万元一亩。一些老板便走出温州甚至走出国门,到内地、国外投资办厂。

  六是“升”。危机也可以带来转机,企业家应该下功夫进行产业提升,改变原来低成本“量”的提升,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七是“联”。就是联合起来、整合资源,为企业求得最大生存、发展空间。

  八是“靠”。中小企业要善于找依靠、找靠山、“傍大款”,给大企业、大公司配套。

  提升中小企业的软实力

  吴金明(湖南省政协经科委主任、中南大学教授)

  危机中蕴含新的商机。吴金明认为,2009年中小企业应该实施保本、顶住战略,即把品牌保住、把市场顶住。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湖南推进“一化三基”和建设“两型社会”、要素市场的变化等,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三大机遇。

  基于此,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从产品技术、工艺流程、管理流程上进行点、线、面等方面的创新,在精细、精准、精益上做文章,搞好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制造模式的创新,迎难而上练内功;要明确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核心是做市场创新,改善企业赢利模式。长沙企业家应该学习温州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的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政府举措】

  “发展专项资金”起始额度拟为2亿

  “今年4月30日,长沙已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过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经委主任赵跃驷告诉记者,长沙正拟出台《关于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明年政府融资贴息的力度肯定继续加大,工业发展资金肯定增加,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市委、市政府从年初就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尤其在中小企业要素资源供给方面,先后采取抗冰保电、灾后恢复生产、调煤保电、挂职帮扶、服务经济建设百日大行动等重大举措,确保中小企业经营稳定。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长沙市今年已两次开展银企对接专题活动,拿出3000万元用于银行奖励和企业贴息,已为464家企业争取到43.46亿元贷款。

  据悉,拟将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涵盖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改善融资服务、完善社会服务、强化政务服务四个方面,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资金短缺已成为摆在长沙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在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我们将采取多项鼓励性措施,包括逐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8项实质性措施。”赵跃驷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市级财政将设立一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起始额度为2亿元,以后还将逐年适当增长,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信贷风险补偿、担保机构补贴、上市风险补贴、股权融资奖励、产业配套奖励、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等。

  【企业心得】

  中小企业要有发展大战略

  罗文亮(湖南东方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力打造品牌的同时,我们积极与世界时尚保持同步。通过加强巴黎设计室、上海研发中心和广州设计开发部的投入和建设,加快创新步伐、打造核心竞争力,稳步将“圣得西”男装打造成具有明显品牌特征的新经典商务休闲男装。目前,沿海地区许多纺织服装企业裁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将启动“百名职业经理人”计划,为企业做大做强储备人才资源。

  黄逸强(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做国外著名品牌的代理,到做出全球首创的产品,我们靠的是不懈的创新。作为目前全国惟一拥有两张饲料添加剂国家新产品证书的企业,我们有望在岁末年初获得第三张同类证书,届时占比将达到全国该行业证书总量的10%。在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产品的支撑下,我们10—11月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速达到30%左右。

  刘少龙(湖南东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企业创办之日起,我们就立志“自主创新、产权报国”。尤其在“严冬”来临的时候,作为中小企业要学老鼠觅食,不要与强大的老虎、雄鹰争食,看准机会,学会生存,抢抓最佳时机。同时要在客户需求中创造价值,我们的做法是“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三年产值已经过亿元。

  唐岳(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认为只有困难的企业,没有困难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竞争力。在创业创新中,我们再苦也不能苦技术创新,除了采购原料外,还要学会采购技术,学会采购人才,只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我们凭借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制高点,仅用8年时间就做成了国内制药装备行业的排头兵。

  专家点评

  吴金明:从四位董事长的发言看,他们在“严寒”中依然昂首向前,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创新,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注重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引领行业标准方面的做法值得肯定。另外企业发展战略非常清晰,定位准确,其驾驭能力也非同寻常。我个人认为中小企业也要有发展的大战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焕发更强的活力,才能引领企业跨上新型工业化的新台阶。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