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媒体煽风点火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19  国际在线

  

欧洲媒体煽风点火为哪般?

  萨科齐对默克尔耳语

  欧洲对华关系为什么忽冷忽热?

  法国媒体诬称中国改革开放引起世界经济危机

  仅从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在欧洲频频受阻一事中就可看出,欧洲民众对中国及中国人民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很多偏见。当这种认识形成一种社会舆论时,又会对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媒体的宣传导向有很大关系,因此,媒体宣传在欧洲对华外交政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今年8月,“德国之声”电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女士因 “亲华言论”被停职;北京奥运会前,德国电视一台编造了所谓 “中国是兴奋剂大国”的纪录片,无中生有地抹黑中国;在德国主流社会拥有相当影响力的杂志《明镜》,刊发了一篇长达14页的封面文章,诬称所有在德中国留学生为间谍。此外,德国媒体还为默克尔对华强硬的政策呐喊助威。默克尔接见达赖后,《德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无论是德国的政策还是德国的经济,都不应受到北京愤怒的影响。总理要见什么人和采取什么外交政策得由柏林决定,而不是其他地方”。同一天德国《世界报》刊登题为“当中国愤怒时”的文章,也为默克尔辩护。

  在中法关系问题上,法国媒体尤为出格,在欺骗法国公众的同时,可能让萨科齐也掉入陷阱。今年4月上旬,法国媒体大肆渲染反对奥运、支持“藏独”的活动,结果让只从法国媒体获取信息的人以为好像全法国人都反对奥运、反对中国似的。法国媒体的报道方式,给萨科齐一个深刻的印象——法国民意反对北京奥运、支持达赖。萨科齐在出席奥运开幕式问题上犹豫多时,显然与此有关。

  不过,当默克尔和萨科齐推行的“价值观”外交、“人权”外交策略在国内招来愈来愈多的反对声,并且面对中国对此做出的强烈回应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时,两人对华的外交政策逐渐回归到“现实外交”上来。这从法德媒体的转向中便可“嗅”出些味道。

  法国电视二台10月9日播放的有关达赖的专题报道,一反常态地揭露了达赖历史上在西藏实施的专制统治,并且曝光了达赖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联系。默克尔10月来北京参加亚欧会议时称:“每年访问一次中国是正确的。 ”德国《明镜》周刊对此评论称默克尔给中国“吹去友谊之风”。 《焦点》周刊在标题中写道:“中德之间的冰河期已结束”。

  由此可见,欧洲大国的对华政策仍将是一个长期思辨的过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