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于沙先生书房里聊天

  长沙城内一个名叫望孙楼的楼上,有个迷人的斗室,那就是著名诗人于沙的书房。从这里不断地飞出一些带翅膀的诗和美文,也时常欢聚着诗人的文朋诗友。

  前年金秋时节,我受安乡县文联之托,到长沙邀请于沙到安乡县游历、讲学。夜幕下来的时候,于沙陪着我在他的书房里喝茶聊天。因是老熟人,闲聊起来很融洽,似有一股亲情相随相依。于沙是临澧人,但同洞庭湖畔的安乡有缘分。他一岁时,由父亲带着他和家人落脚到安乡水码头卖力谋生,一住就是七年。后来他上大学了。寒暑假又多次坐小火轮到安乡的伯父家度假。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讲起安乡这片水乡泽国,这位出身贫寒的诗人就有倾吐不尽的眷恋之情。他称自己是“半个安乡人”,他曾骑在父亲的肩上,兴高采烈地观看水乡的龙舟竞渡;他曾瞪着稚气的眼睛,依偎在水乡茶居听老艺人弹唱“安乡渔鼓”;他还喜欢吃安乡街上卖的娃儿糕哩!

  时间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怕他讲得吃亏,便指着书桌上一杯清茶,说:“茶泡醒了,呷茶哟!”于沙听罢,笑着问我:“‘茶泡醒了’这句话蛮新鲜,是安乡的土语啵?”随即,他掏出了一个小本本把这句话及时记了下来。我瞧他这么专注的捕捉语汇,心里感触好深。于沙在诗坛跋涉几十年了,年纪也过了花甲,还像李贺掮着“锦囊”那样,随得随记,到老都在坚持向生活索取,怪不得他的笔下总是涌出源头活水。从表面看,他每年走南闯北,有如闲云野鹤,其实,他是现实的知耕鸟儿。近年,他还卷入高雅的时装潮,并荣获男模特表演二等奖。

  听于沙背诵诗歌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背诵时富有感染力和音乐性,无论中外名诗、民歌、或者自己的诗作,他背起来一气呵成,绝不“卡壳”。他主张年轻的作者多背熟一些古典诗词,不断地向这个艺术宝库汲取丰富营养。一个诗作者还应多多亲近民歌。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大诗人都是善于向民歌学习的。

  一边聊天,一边背诗,我如坐春风。于沙背诵他的一篇近作之后,谈起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其实,写诗就是换一种说法,即诗人式的说法。接着,他背诵了一位台湾诗人写的《影子》作证:“把你的影子捉住/剁碎/风干/腌起来/晚上下酒。”您看,诗人对爱情的说法就不与人同,比空喊“我爱你”要具体、实在很多。

  诗人的夜话,使我联想起在市场上见着的一盒《黄河源头》磁带。这盒磁带的封面古朴,且配有一首触目的小诗:“黄河源头在哪里?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在抒情姑娘的歌喉里,在昨日发黄的史书里,在今日融化的积雪里。”有了这首小诗作陪衬,这盒音乐磁带的包装设计就使人为之动容了。

  这就是诗人的说法和效应。显然,它与地理老师的说法和其他人的说法都不相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