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九条建议
十项措施将共同期盼化作实在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29  解放日报

  

九条建议<BR/十项措施将共同期盼化作实在利好 src="http://i2.sinaimg.cn/dy/o/2008-12-22/12ec45dd19747594305eeff72f6bcb66.jpg" border="1">

  昨天下午,在备受关注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作为共同主持之一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郑重宣读论坛9条共同建议。随即上场的共同主持、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则宣布了大陆方面旨在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10项政策措施。

  这一呼一应,让在场所有两岸人士击掌叫好。有与会台湾代表甚至用“扎实的牛肉”形容这10项政策措施,“这是大陆给台湾同胞送出的最大利好,而且是非常及时的利好!”

  既有短期利好,又有长期利好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9条共同建议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将对今后两岸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产生积极影响。10项政策措施则体现了大陆对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对保障和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真心实意。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进一步分析指出,大陆的10项政策措施是对9条共同建议的积极回应和具体落实。无论是9条共同建议,还是10项政策措施,都将对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带来重大利好。其中既有诸如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台资企业融资服务的短期利好,也有诸如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支持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利好;既有功能性利好,如加强两岸农业合作、渔业合作等,也有制度性利好,如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认为,目前大陆台资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世界经济衰退的外因影响,也有企业本身技术、工艺等内因的影响,因此加强台资企业融资服务、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利好政策。

  让台资企业实实在在受益

  纵观10项政策措施,其中9项和台资企业或台商直接相关,台资企业乃至两岸同胞都将受益。张冠华分析指出,台资企业是两岸经贸关系的主体,大陆支持和帮助台资企业,对于扩大和深化两岸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两岸四地研究中心主任严安林指出,大陆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信贷政策同样适用于台资中小企业,这不仅让台资中小企业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有了更多渠道,也会促进两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产业整合。与此同时,大陆“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建设工程和项目”,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平起平坐”,不仅是放宽了对台资企业的限制、扩大了台资企业的市场,也使两岸建立了互信。

  为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未来2至3年内,每家各安排500亿元人民币融资;国家开发银行在原有专项融资300亿元人民币基础上,再追加300亿元人民币。来自台湾的著名经济学家叶万安认为,从300亿元人民币到新增1300亿元人民币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大陆的诚意,更重要的是,众多存在融资难问题的台资中小企业将因此度过“寒冬”。

  从企业融资服务,到企业转型升级,再到企业自主创新,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使那些需要升级换代的生产制造业受益,连台湾极具优势的高科技产业也能获得支持。这些适时全面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大陆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叶万安同时指出,10项政策措施中还有一条细化到促进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对于台湾而言,平板显示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是韩国,由于韩元不断贬值,韩国企业在市场中寻得先机,给台湾的平板显示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政策措施第七项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大陆企业决定扩大采购台湾企业的面板,先期达成20亿美元的采购意向,折合成新台币将超过650亿,这是台湾所期望的1000亿新台币解困资金的2/3,“将使台湾平板企业大大受惠”。

  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

  对于大陆出台的政策措施,台湾力晶半导体董事长黄崇仁称之为“雪中送炭”。他说,虽然新措施不一定马上见效,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疑会对台湾经济和台商的信心起到积极的提振作用。

  张冠华分析认为: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出现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掌台湾政局后,两岸协商很快得以恢复。不到半年之内,海协会、海基会就签署了6项协议,先后促成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及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明年上半年,海协会、海基会就将对本届论坛中所讨论的一些话题进行协商,一些具体落实的举措已“呼之欲出”。

  台湾经济学专家林祖嘉认为,论坛9条共同建议和大陆制定的10项政策措施,将为未来两岸协商做好铺垫,并将在两岸投资权益保障、减少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限制、直航定期班机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报记者 陆一波 白彦平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