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人贴身照顾,惬意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29  解放日报

  每天清晨,83岁的梁凤香老人都会早早呆在家门口,等着定海路街道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的班车来接她。“往来有车接送,活动天天翻花样,还有人贴身照顾,不要太惬意哟!”

  定海路街道在推出日托站、助餐点等民生项目时,不搞“大包大揽”,而是与专业服务机构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分工合作,让老年人感受贴心、放心。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隆昌路上的老年日间服务中心,老洋房内部装饰一新,老人们有的在保健室做理疗,有的在活动室看电视,休闲娱乐各得其所。梁凤香老人午睡醒来,和其他老人有滋有味地看起了《千手观音》,“这里什么都好,我走到哪里都有人陪”。

  定海路街道副主任虞军告诉记者,当初创办日托站和助餐点时,曾想过由政府全包,但这样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可能做好做坏一个样。为此,街道决定引入第三方合作机制,街道无偿提供场地、设备等,由第三方对日托站、助餐点进行日常管理,提供专业服务,“每个月我们都会进行测评,只要老人们的满意率低于70%,就解除合同”。

  此外,街道还与合作方协调,让街道内部分失业、无业人员,双困、低保人员加入到为老服务行业中,这样既降低用人成本,又提高辖区内的就业率。

  日托站工作人员王萍告诉记者,中心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以及接送、理发、体检、衣物清洗等项目,街道则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由各类文艺团队定期送戏上门。

  家住军工路上的90岁老人郑淑婉原来不爱出门,居委会组织她和其他老人到此“体验一日游”后,现在成了日托站的常客。老人高兴地说:“外出工作的子女安心,自己也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

  政府腾出手来定标准、做指导,专业机构一门心思做好服务,最终得到实惠的是老人。在隆昌路251号的助餐点“银发小厨”,每天都要准备300多份盒饭,其中100多份供堂吃,200多份由工作人员送饭上门。

  梁佩英老人患有糖尿病,对饭菜有特别要求,这一点“银发小厨”工作人员早已记录在案。每天中午,她和老伴去用餐时,都能享用到特备的饭菜。在满足独居老人基本用餐需求的同时,管理方和街道还计划今后陆续推出节日、生日、双休日套餐,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助餐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爱上“银发小厨”。

  “如果能够找到责任心强的企业机构,这样的合作方式未尝不可。”虞军表示,目前他们正与合作机构共同梳理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推出“菜单式服务”,老人可根据不同需求“点菜”,使服务更有针对性。


本报记者 谈燕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