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改革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8:55  城市晚报

  社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柳五

  1978年12月18日,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一会议被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转折点——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里起航。如今,时间已经跨越了三十年,回首三十年的历程,无论是从农村到城市,还是从经济领域到政治体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制度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是改革前的1978年的67倍。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的伟大转折……古老的中国从此进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如此巨大的变化,难免让人追昔抚今,感慨万端。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也足以令任何一个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这说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就是历史潮流的方向。而在历史的大潮之下,只有勇于开拓进取,迎头而上,才有光明和未来。因此,这三十年中,共和国迈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值得纪念。

  但是,这种纪念,绝不仅仅意味着陶醉于三十年来的丰功伟业,因为,“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而是要通过纪念和总结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

  事实上,过去的三十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因为,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机遇,往往就体现在面对艰难如何抉择。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将挑战化作机遇;只有坚定信心,才能振奋有为。

  因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既要看到其巨大成就,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的困境。就此而言,在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各方面利益盘根错节,已经形成对改革开放的巨大阻力的情况下,如何能突破困境,化挑战为机遇,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而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我们的事业,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入领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必须实实在在地立足于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长远之举。越是困难,越要改革;越是危急,越要坚定信心。

  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坚定的改革共识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新的高度上推进我们的事业,完成社会转型,打赢改革攻坚战,定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