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公报:两岸经济关系将再上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9:01  中国新闻网

  12月21日下午,“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左)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出席闭幕式。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2月22日电 香港《大公报》12月22日发表社评指出,昨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看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在闭幕式中宣读的九项“共同建议”内容丰富,如能全面落实,必将可大力推动两岸经贸交往,使之能再上台阶。显然,这对两岸间缓和关系加深了解亦将大有裨益,其政治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社评摘录如下:

  正如会议指出,今年自国民党在台湾重掌政权以来,两岸关系起了明显变化,紧张大减而融洽增多,最近又实现了两岸“三通”。在这良好的气氛及形势下,理应顺水推舟,再加快经贸交流步伐,使能向深广发展和带来更多突破。看来论坛正好提供了难得的平台,让双方在这方面发力,而初步成效堪称显著。

  九项“共同建议”包含了应急、产业合作和机制建设等三大部分,内容充实而全面,既指出了今后合作的大方面,还透出了很强的动感。首先,双方表达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意愿,特别要着手解决大陆台企的融资问题,和支持台企的升级转型。金融危机的冲击令两岸同受困扰,合力对抗乃属自然且必然之事,尤其是当台商出口受压,亦将连累大陆的供应及服务商,有唇亡齿寒效应,故更须同心协力共渡时艰。此外,台湾的外向型经济和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在危机下所受压力更大,更需要大陆的市场及资源作为缓冲,以便增加回旋余地。这种情况有利于两岸加强合作,在应付即期危困之余,将有助加快长远的关系发展,危机既带来挑战,也同时带来机遇。

  可称为建议的核心部分者,乃一系列的产业长期发展合作指引。其覆盖面极广,包括了金融、基建、高科技、油气开采、制造业、服务业、渔农业及航运物流等多个领域,有待开发的新商机潜力甚大。建议的第三部分,是双方将逐步建立经贸合作机制,对加强投资权益保障、产权保护、通关及检测合作等方面更特加重视。看来,双方的长远目标是通过建设常规而全面的机制,令经济关系正常化,从而彻底消除由长期分隔造成的交流障碍。中共台办主任王毅还宣布了大陆政府为加强合作而制订的十项政策;乃依循了上述九项建议而定下的一些具体措施,如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和让台湾律师在大陆执业等。

  今年可说是两岸经济交往的突破年,所带来的新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开花结果。在巨大的共同利益驱动下,即使民进党意图阻挠和部分台人有疑虑,预计进展仍将迅速。何况通过大陆台商,两岸合作早有宽厚根基,只要台方放开限制,让交流扩大和双向化,则巨大潜力可爆发而出。

  无疑,对此形势香港必须心有所思。目前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紧密度超过两岸的,但只要条件成熟环境适合,两岸交往可很快地追上来。上述的九项建议已隐然露出两岸产业合作,亦可比内地与香港有更大的宽度深度。几年来香港与内地在CEPA框架内的合作,进展未臻理想,制造业方面更几乎未见进展。这种情况确值得港府及港人深思,切勿让未来两岸三地合作焦点,全由两地转到两岸去,否则香港的内地开放中介及区域服务中心角色将受损。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