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个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0:13  常州日报

  下决心,建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

  2006年亿晶投资2000万元建起的金坛市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8月已升格为常州市级,下一步有望跻身国际实验室行列。由此,企业跟进、消化、嫁接光伏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进一步加快。目前,公司已取得12项国家实用型和发明型专利,并跻身“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和“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行列。今年7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光伏行业惟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是平台之一。

  平台之二呢?

  荀建华和孙铁囤们,一只眼睛紧盯国内光伏最前沿,另一只眼睛瞄准国外,在产品远销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同时,也拓展了企业更为广阔的科研交流和合作平台。为解决现有烧结设备耗能过大难题,公司与国外一家企业联合研制无网带烧结设备,目前这一降低能耗达30%,且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已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在国内首开先河。

  亿晶还有第三个平台。这就是员工参与小发明、小创造。为此,公司专门设立了“金点子”奖。几年下来,创新成为更多人的习惯和意识。于是,有了一项项科研成果:研制出生产超薄硅片设备工艺,节省材料20%;单晶炉经改造,节约能耗20%至30%;研发在层压件固化炉采取连续式大面积组件固化技术,节电10%至20%。

  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亿晶赢得了宝贵的国际“话语权”。

  前年公司上第一条封装生产线,几经反复终于在国外认证成功。此时,公司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新上电池片生产线,不再外出采购,每年无形中增加收入上千万元。潘盛、姚伟忠等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先生产车间每个月都要用好几百吨氮气,几个人一琢磨,关键技术上稍作改进,每月用气量降了一半,准备投资几千万元添置设备自己生产氮气没必要了。从国外进口一只橡胶真空吸头,要花20欧元,公司研制出了替代产品,价格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今年9月,公司申报的“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银浆产业化”项目通过评审,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资金1200万元,太阳能电池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银浆,有望在亿晶自主生产,打破国外几家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将成本降低一半左右。

  刚从国外归来的荀建华说,欧洲已全面禁建核电站,其中德国已立法到2020年关闭所有核电站。亿晶将光电平均转换率从16%跃升至17.25%,不靠增加任何成本,靠的是技术改进。亿晶人都有一个共同想法,通过共同努力,尽快将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下来,让更多地方更多人群用得起这种清洁、环保和可再生能源。

  王流林 周逸敏 赵鹤茂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