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林寺也可以向贫穷说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1:52  红网

  12月1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高僧一行十多人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准备以少林寺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4所古寺庙进行为期20年的托管。此举或许能给没落的官渡寺庙注入新的活力,据报道政府斥巨资重新修缮这四座寺庙,希望能够作为旅游开发利用,修好之后却面临寺庙里没有僧人的尴尬。

  我不是信男善女,每当碰到一个自称有宗教信仰的人,却总是心怀敬意。在我眼里,一个有信仰的人至少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善良。少林寺进驻昆明后,或许我周围善良的人会呈几何倍增长,罪恶也将在信仰的力量面前经受洗礼,从这个角度说,政府从少林寺请僧人接管官渡寺庙是好事。

  现在,媒体纷纷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位列其中,这的确是名至实归。释永信是个与时俱进的改革者,他的富有和先进理念打破了“贫僧”、“苦行僧”这些我对和尚形象的陈旧看法。这次少林寺在昆明了史无前例的“连锁店”,从而开拓了寺院管理的全新模式——托管经营。托管经营是指出资者或其代表在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另一家法人或自然人经营。

  在有的人看来,寺庙理应是杜绝铜臭味的一方净土,可是少林寺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化的浪潮中,不免引发争议。“出世”与“入世”、“信仰”与“市场”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呢?或许我们能把少林寺比作贩卖“救赎”的企业,说明社会转轨过程中,种种在过去定位为“出世”的神圣事业、公共财产,由信仰之圣域回归市场的可能性与合理性。释永信曾经针对少林寺运作模式商业化给出解释:“少林寺应有企业观念,要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西方研究宗教的学者也提出,宗教就是为了提供信仰这种产品。

  少林寺入世后“贩卖信仰产品”的营销策略,看似更容易在人的灵魂深处普遍植入精神信仰和宗教情怀,不因商业化行为模式的亵渎而瓦解。伦理对世俗生活中人的逐利行为趋向于宽容。既“出世”又“入世”,“圣事”与“俗事”的结合,哲学上看似矛盾的关系成了寺庙基本的处世态度。少林寺所在地开封政府作为既得利益着对少林寺的商业化趋势也持赞许态度,乃至对释永信视为明星企业家加以物质奖励。

  据说,在少林寺的公共信箱里,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来自国内外投行、公司和经济机构发来的商业计划书。可是少林寺却偏偏选中了昆明,本地寺院让外地寺院托管经营是个先例,昆明政府敢于天下先请来会唱经的“外来和尚”,无不说明其把握机遇的胆识与魄力。昆明政府的开放思想将迎来官渡四寺的繁荣,托管事件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了相关报道,在对少林寺进行宣传的同时也对官渡的四寺起到了很大的传播作用。默默无闻的官渡四座寺庙通过这次托管风波,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这四寺,再加上少林寺的声名远扬,之后这四寺定能吸引众多旅客前往。

  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过河。发现河边有一美女正发愁如何过河。老和尚二话不说,抱起女子就过了河。过河后老和尚放下就走,跟在老和尚后面的小和尚非常纳闷,对师傅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快到寺庙时,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们是出家人,您平常教导我不应该近女色,可刚才您怎么能抱她呢?”老和尚惊讶道:“我已经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

  故事中的女色好比现在讨论中的商业化,商业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少林寺过重的商业氛围势必会让其失去本源,要避免让商业覆盖了其本质。贫穷也并不是少林主义,少林寺重现辉煌离不开商业化的经营手段。佛教要普度众生,通过少林寺的托管,带动了旅游业,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让昆明人更善良更富裕,“济度”到幸福的彼岸。

稿源:红网 作者:普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