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应再“向下”征求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3: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枪枪

  首席评论

  SHOUXIPINGLUNs

  当征求意见结束之后,如仍有人不断炮轰不断质疑意见稿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时,新医改方案就不该匆忙上马,仍需继续聆听民声。应特别俯身向下,并继续向下,拿出最简单易懂的解读版意见稿,到农民、城市低收入者、农民工、老人们中去征求意见。而后梳理、取舍,采纳真实、正确、合理的意见,完备方案以成善制。

  20日,在新医改方案解读论坛研讨会上,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炮轰新医改方案是空中楼阁,称医改方案参与制定的部门太多,只有宏观的政策,但是如何落实相当欠缺。 (据《华西都市报》12月21日报道)

  说新医改方案是空中楼阁,我认为一点都不为过。在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伊始,央视《新闻1+1》节目就曾炮轰意见稿过于专业,晦涩难懂。试想,一个让央视节目主持人看了都感觉过于晦涩的意见稿,老百姓看了岂不头大?而看不懂的意见稿,不是空中楼阁是什么?

  卫生部近日表示,新医改方案最快年底公布。而发改委在征求意见期满之后,也喜滋滋的盘点计算出网站收到3.5万条医改意见和建议,而且还喜滋滋地表示逾九成群众对医改意见稿表示满意,认为其符合中国国情、方向明确、内容详实。一个让人很难看懂,几乎类似专业理论著作的意见稿,居然有逾九成群众表示满意?这是怎样一个冷幽默?不知道有关部门可曾看到网络论坛上那汹涌喷薄的留言与横飞的板砖?不知道可看到媒体上诟病其繁琐其晦涩连篇累牍的时评文章?这些算不算民声?这些可归纳入案头的那3.5万条,逾九成群众表示满意的意见和建议中?

  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指出医改中缺失的不足之处———没有讲清楚经济基础层面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明确“公益性”含义;没有明确“卫生医疗”防病方面的投入;没有突出医疗资源“整合”,使治疗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未找准“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问题”,政府应该为毕业后教育埋单……这五点意见,都切中了现实医疗行业的机制要害,理应是医改当中不应回避的问题。另外,最近发生了一起令人百味杂陈的新闻事件———北京一位青年农民为了能医治重病,不惜犯抢劫重罪以求入狱,为的是在监狱中能得到国家免费治疗。“犯罪求医”引起了舆论的轰动,这应该是给医改方案最沉重最新的意见———国家层面的大病救助制度理应纳入新医改范围之内。但不知道,这带血的意见是否有上传至有关部门的案头?

  基于网站搜罗的民间纳谏,其意见来源自是可以上网发帖发信的人群。但事实的情况是,真正需要医疗救助,看不起病的人群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与医改关系最密切,却因为高科技化网络的割裂而无法向纳谏的有关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33家医药行业协会联合对医改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大医院联合起来发出医改会引发医院“巨亏”的意见和声音……很明显医改征求意见变成了不同群体和部门、行业平衡利益博取利益的平台,而不是底层人们发出自身需要的民情上传路径。

  在缺失底层人民声音的前提下,在一再被有关人士炮轰的前提下,纳来3.5万条逾九成群众表示满意意见和建议的医改意见稿,显得分量是那么轻飘飘,与最需要它的人们是那么遥远,这不是空中楼阁是什么?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强调“政府重大决策,人民有权了解决策的过程,有权参与决策,有权监督政策的执行”,那么一项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的过程,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成为一种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时,就不能无视或忽视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人群的意见。当征求意见结束之后,如仍有人不断炮轰不断质疑意见稿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时,新医改方案就不该匆忙上马,仍需继续聆听民声。新医改应特别俯身向下,并继续向下,拿出最简单易懂的解读版意见稿,到农民、城市低收入者、农民工、老人们中去征求意见。而后梳理、取舍,采纳真实、正确、合理的意见,完备方案以成善制。如此,才能体现出行政智慧和科学决策的执政能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