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返乡农民工“心事”一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3: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近几个星期来,农民工提前返乡一直在珠三角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上演。今年与往年春节不同的是,不光是返乡的时间提前了,更多是他们带着不同的“心事”回家:往年求之不得的春节长假,今年突然来得让他们忐忑不安;在珠三角多年经营的“家”,真的要搬回老家?面对突如其来的企业危机,新生代民工的迷惑、老民工的淡然,一起显露在他们返乡归程的脚步上……

  春节:休了个“无薪长假”

  往年,在珠三角工厂里的外省民工,春节要想休个长假,往往要动用各种关系跟厂领导说情。今年,不少工厂却主动给这些多年没有回家的工人休个“无薪长假”。

  来自四川的杨女士,在深圳宝安区汇员鑫塑胶厂负责开机和打包装。她说,工厂原有上百人,后来走的走、裁的裁,现在就只剩下30人左右,做着一些零星的订单。前两天老板也给她放了2个月的无薪春节假期,虽然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但这假长得还是有些让她担心:还能不能回来,家里毕竟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

  李斌所在的深圳宝安区某玩具厂,主要是做外销产品,工厂从11月份开始订单量骤减,为此老板从11月初就建议员工开始放春节假。最终公司把他的假一直放到明年的3月20日。昨日,在广州火车站正要购票回家的他,一直盘算着这3个多月在家里干什么?

  黄伟军所在的东莞大展五金有限公司,是一家有200人左右的小厂,产品虽然主要销往美国,但凭老板的人脉关系,厂里还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因此没有裁员。“但还是给十多名员工放了两个月的无薪长假,这无疑会给厂里省一笔钱。”

  把“家”搬回家

  在广州火车站的广场上,郝净喜面前小山般高的行李很是引人注意。他在珠海做木工已经15年,今年回家把整个“家”带上了:水桶、衣架、热水壶、棉被等,甚至他还给家人捎了不少新的玩意———他给父母带了电热暖炉,给老伴捎了一个暖手壶。

  郝净喜说,工厂将近20多天没有开工了,所以他和老伴商量以后,向老板辞工。家在江苏徐州的他,家里还有自耕地,所以回去以后可以和老伴一起种地,再也不出来打工了。

  12月12日,记者在东莞东火车站和东莞汽车总站看到,虽然返乡的人没有广州火车站多,但有一个相同的景象:带家当如电视、冰箱的乘客多了。“拖着大大的拉杆箱,提着红白蓝编织袋,扛着纸箱,随身的物品中还不时露出电风扇、电饭锅等用过的旧电器……”车站只好将乘客与行李分车运。

  据东莞一些长途站的客运人员分析,外省民工搬家潮可能还在后面。由于学校还没有放假,那些有子女在珠三角民办学校上学的老民工,要等到下个月上旬学校放假才会回乡。为此,一些长途客运站提前做一些应急准备。

  据了解,真正搬家回乡的大都是一些在珠三角拖家带口的老民工,他们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难以支撑小孩上学等家庭开支。

  80后农民工:不知回哪个家

  在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记者也发现不少稚嫩的面孔,这些“80后”甚至90年代的农民工,也背起行囊踏上返乡的路程。

  1988年出生的王晓风,先于父母提前回四川老家。他说,他的父母还在东莞的厂里工作,家里现在只有爷爷,但和爷爷不是很熟。“如果将来真的要留在家里的话,和爷爷的相处就是一个大的问题,爷爷不喜欢我的牛仔裤,不喜欢我的风筝头。”在广州火车站,与王晓风一同返乡的同龄老乡有5个。现在厂里已经没有工作了,而自己又没有什么技术,对于过年后的打算,他们很困惑地反问记者:“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生在珠三角,学在珠三角,又在珠三角开始了他们第一份工作,他们对珠三角的熟悉甚至超过家乡。回老家?我总觉得那像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6岁就随父母到东莞生活的河南固始县的李明,虽然昨天也失去了工作,只好回家过年,但他始终觉得这是暂时的,迟早要出来的。

  下个春天再回来

  在众多提前返乡的农民工中,也有面露“阳光”者。

  昨日,张先生一家6口正在广州火车站外广场等着进站,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他们少了大包小包的各种“家当”,因为明年正月十五前还要回到珠三角的家。张已经在广东打了8年工,现在在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主要是做喷油方面的工作。他说,工厂受到危机的影响不大,订单可做到明年1月10日,因家里有事就提前请假回家。“在这里生活得比较久,各方面也习惯了,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所以年后回来是肯定的”。

  看到许尔超时,他面前放着崭新的电磁炉和暖炉的纸箱盒,他很高兴地告诉记者,那是特意买回家孝敬父母的。他是四川人,在番禺一塑胶厂工作1年。他说,我干开机工已经3年了,属于熟练工人,不愁找不到工作。

  事实上,目前在珠三角企业中,也有部分趁着用工“逆市”招工储备人才的。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志铭说,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是凤铝目前招工的重点。

  据了解,以前求之难得的中高级技术工甚至熟练工,目前在珠三角找工并不是太难,即使有些工厂裁员也往往将这部分人留下,以图东山再起。

  本报记者 谢孝国 实习生 杨俏影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