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早报:有所作为的中国公共外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3:42  中国新闻网

  

联合早报:有所作为的中国公共外交

  一月十八日,美国公共外交特使、美籍华裔花样滑冰好手关颖珊来到北京蒲公英中学参观访问,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关颖珊于十七日开始,以新任的美国公共外交特使身份,到中国展开长达一周的访问。蒲公英中学是北京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图为关颖珊与学生们合影留念。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2月2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坦率地讲,国际环境一如既往,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的确是充满机遇。但问题可能也就在这里,国际上确实存在一股势力,不乐见中国崛起,唯恐中国不乱。这一点将来可能也不会改变,只要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乃至日本妥善处理好彼此的关切,外部环境将是充满机遇。

  文章摘录如下:

  我们平常说的“外交”,主要是指政府外交,很少提“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也译公众外交)。实际上,公共外交的实践古已有之,其行为主体仍然是政府,一般的民间交流是谈不上公共外交的,区别在在于:公共外交不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和公众舆论间接进行。

  作为一个术语,公共外交首次出现是1965年,由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古利恩(Edmund Gullion)提出,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广泛实施公共外交,但冷战结束后,单边主义盛行,公共外交一度受到冷落。九一一之后,美国开始重视公共外交。而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政府,有望更加重视公共外交。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日益融入全球化,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对公共外交明显重视。就个人观察,一个强有力的见证就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现在已遍及6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27所。再比如,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必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这应该也是今年中公共外交的大手笔。

  坦率地讲,国际环境一如既往,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的确是充满机遇。但问题可能也就在这里,国际上确实存在一股势力,不乐见中国崛起,唯恐中国不乱。这一点将来可能也不会改变,只要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乃至日本妥善处理好彼此的关切,外部环境将是充满机遇。

  过去一年的中国对外交往是积极、实在和负责的,回顾过去一年,的确让人感慨良多。如果说成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主办无疑当推第一桩。汶川大地震后,政府公开透明,大规模敞开现场。一个更自信、更真实的中国正坦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009年将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全球经济危机是继续深化还是止跌回升,令人关注;中国也恰逢特殊的“逢九”之年。极其可能的是,中国2009年的外交动作,将比2008年更大。

  古人讲,六十年是一个甲子。今天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全面融入世界,而且政治上也起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将以何种姿态向世界走过去将令全球瞩目。我想用几句来概括:不卑不亢,不为物转;取义存仁,纵横捭阖。中国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假若阵脚不稳,何以纵横捭阖?何以不为物转?(韩方明)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