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问题到底出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5:02  新民晚报

  王蔚

  最近到20路电车沿线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采访,感触颇深。那所小学弹丸之地,学生在巴掌大的空地上上体育课,声音响点就会遭来四周居民的漫骂,暴躁的居民还会将脏水泼向操场。而那所中学也是身居螺蛳壳,有几个班的学生不得不步行七八分钟,穿几条马路到校外的运动场去上体育课。

  我之所以对这两所学校心生感慨,原因是受新发布的本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样监测报告的触动。该报告显示,豆芽体型的青少年在减少,而近视眼的检出率居高不下。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我觉得尽管该报告的数据客观真实,但所反映的问题却几无新意。道理很简单,随着GDP的上升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豆芽体型的孩子自然会减少。同样,在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升学模式下,在“减负减负责任自负”的氛围下,上了几年学还不是“小四眼”就已经是奇迹了。

  我很赞同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的表态:“明年将在提高学生校内外体锻的参与率和近视下降率上下功夫。”但这还只是抓住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提高体锻的参与率并不难,难的是教育部门用什么样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根本保障。换句通俗的话说,如果不改变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和考不完的试的局面,挤占体锻时间就仍会堂而皇之;如果出了教室连块打球、跑步的运动场地都难找到,那么任何体质健康监测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我国首部《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听取民意。今后“未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未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校长,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但我更觉得,对那些制定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各门学科教材以及肩负升学考试命题大权的各路专家,如果在他们的心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青少年“健康第一”的观念,弄得中小学生年复一年不得不身陷“应试教育”的重重包围之中,那么,该不该也有专门的法规来追究一下他们的失职呢?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