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调查:50万吨铬渣丢向何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7:1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铬渣是公认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不加处理,长期堆放会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铬渣中的水溶性危害物六价铬经雨雪浸后随雨水、地表水等渗入地下,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六价铬离子对人体健康的毒害很大。它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都有危害。原青海铬盐厂于1955年建厂,1997年破产,西宁市遗留的铬渣主要是来自于破产企业原青海铬盐厂。致使56万余吨铬渣分别遗留在西宁市付家寨石头沟专用铬渣场(46万余吨)、杨沟湾专用铬渣场(3.0万吨)及七一路延长段铬渣场(7.0万吨)。目前,这些铬渣已对南川河、湟水河、沙塘川河、北川河等河段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遗留在七一路延长段的铬渣,已致附近住户的住宅内外墙上布满黄色含铬污染物,不仅给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影响,还直接威胁到一路之隔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湟水河水质。

  铬渣治理被纳入规划

  为了保护我省的环境及居民的健康,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治理项目在省、市政府的努力下,于2007年被纳入国家铬渣专项治理规划当中。目前,西宁市政府正在积极进行万吨铬渣试验性处置工程的前期立项等工作。

  该项目已引起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部、省市领导及省环保局要求西宁市高度重视铬渣处置工作,强调一定要加快工作进度。因项目至今尚未立项,各处所堆存的铬渣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七一路延长段堆存的铬渣,靠近居民区、公路和湟水干流,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导致渣中的六价铬大量溶出并因毛细作用,居民区楼房墙体布满含铬化合物,六价铬对建筑物造成很强的破坏和腐蚀,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染很严重。导致周边环境恶化,群众反映特别强烈。如果等国家立项后再进行处置,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特别是近年来降水量增大,加大了六价铬溶出量,使污染程度和面积加大。为防止该处污染进一步恶化,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西宁市遗留铬渣治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研究,决定对该处污染源裸露在外、离居民楼8米以外的1万吨铬渣先行处置,其余铬渣因涉及到居民楼拆迁和资金等问题,待该项目国家专项资金到位后与后续工程统一进行处置。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综合治理项目拟纳入国家铬渣专项治理规划。

  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为保证56.208万吨铬渣治理工程顺利进行,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宁市铬渣污染治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于2008年7月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整体项目实施之前,公开邀请国内具有铬渣处理相关技术与处理业绩的单位承担1万吨铬渣试验性处置工作。首先编写1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专家论证和相关部门批准后,拟定于2009年1月公开对实施1万吨解毒企业进行招投标工作,通过招投标确定具体实施单位。1万吨铬渣处置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可研论证阶段,包括项目选址、经费来源、处置方案形成、原料市场调研等。二是1万吨治理经费的筹措阶段,西宁市铬渣治理领导小组按工作分工分别向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申请筹措治理资金,因治理资金尚未筹措到,1万吨铬渣试验性处置项目延迟到2009年实施。三是1万吨基本建设阶段,包括工艺设计、资金和设备筹备、基本建设等,2009年3月至5月底完成建设工作。四是处置阶段,2009年5月至8月底完成处置工作,9月完成该项目的论证和验收工作。迎接清新的环境

  2008年10月28日在北京金台饭店北三楼会议室召开该项目论证会,已通过论证并报国家发改委,项目有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立项。该实验性处置要满足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1万吨历史遗留铬渣污染问题,有利于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的下一步大规模化处置;改善西宁市,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建设十分紧迫。该项目实施后可基本消除六价铬对周边环境(大气、水、动植物和人居环境)的污染,对改善西宁市的环境,恢复污染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确保环境的安全。(作者:拉毛卓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会议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