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自己奋斗的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7:39  解放日报

  “快来看,这不是我们的产品吗?”来自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几名职工,对上海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上的途安汽车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名曾参与研发的职工甚至现场讲起当年的情景……昨天,不少参观者和他们一样在现场寻找起自己多年奋斗的足迹。

  尽管气温几近冰点,昨天仍有2.8万市民前往展览中心观看上海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据统计,目前已有14.1万人次参观这次展览,观众留言数已达1200余篇。

  每件展品、每幅图片,都勾起曾参与上海建设的参观者的回忆。在上海电气6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机组模型前,市民方正宜的思绪一下飞到了30多年前。那时他在上海电话局工作,一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运输要经过龙华路、沪闵路一带,由于担心这个庞然大物拉断沿途架空线,他和同事们及管段交警想了各种办法,将发电机拆分运输后成功送达目的地。“那时候觉得10万千瓦的发电机已经非常了不起,眼前这台模型已经达到60万千瓦,2006年突破3600万千瓦,已经是世界之最!”

  “当时这里是上海仅有的几家有电梯的商场,我们营业员除了做生意,还要注意那些在电梯上玩耍的孩子。”陈阿姨站在市百一店图片前感慨万千。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各大百货公司纷纷改善硬件设施,曾独领风骚的市百一店1988年起用两年时间对商场实施不停业分层装修改造,安装中央空调、更新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当时连我们自己看着都新鲜”。陈阿姨回忆,那时人们除了对商品质量有要求,渐渐对服务质量也有了要求,特别是外地游客来得多,商场要求她们练好普通话、微笑服务。“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参与者,我们都是这次展览的‘主角’!”

  “我们很幸运,个人奋斗的30年,正好遇上改革开放30年。”市民万瑞龙站在模拟的潘家湾弄堂模型前回忆,当时他就是从这里开始创业生涯。80年代中期辞职,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他只能在廉价的“两湾一宅”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房子当裁缝:“那时条件差,冬天靠烧炉子取暖,差点把布料点燃了。”如今万瑞龙开了一家婴幼儿产品公司,“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代人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成功。”

  记者在市民留言台上看到,今年21岁的何为廷和两个朋友踌躇了好一阵,最终没有留言。何为廷说:“看了展览,心中有股劲。作为‘80后’,我们更多地享受了这30年累积的成果,让我留言觉得有愧。等下一个30年,我们就是成就展上的主角,那时候再把心里话写出来!”


本报记者 简工博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