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为何缺少救灾直升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7:40  大河网-大河报

  □南杨

  据12月22日新华网报道,2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望同学们。当被问到直升机的发展情况时,温家宝说,汶川地震后,通往震中的道路全坏了,对于受伤群众,唯一的办法是用直升机把他们运出去,而且越快越好。谈到处理堰塞湖时他说,当时不得不向外国租用米-26直升机,这很刺痛他的心,希望同学们制造出自己的直升机,不管什么型号的,普通的、高原的、载重的。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题目叫《我国救灾为何看不到直升机的影子》的时评,看了温总理的感受,我明白中国不是有救灾直升机不出动,而是原本就很少,有些必需的机型甚至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是我国不需要吗?不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如地震、洪水、台风、雪灾等,这些灾害都伴随着对各种交通设施的破坏,救灾时非常需要各种直升机。

  是我们没有制造直升机的技术吗?也不是。这种飞机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我国早就能自主制造,即便某些适合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使用的机型,其技术难度也不能和我国的航天技术相比吧!

  那么,是缺乏资金吗?更不是,只举一个小例子——目前省会级城市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大楼,其造价动辄上亿甚至几亿元,全国每年政府部门建造大楼时如能节约一半钱,那能制造出多少直升机?

  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制造救灾直升机与GDP增长关系不大。在科学发展观还没有成为我们的共识前,政府或官员的决策大都瞄着那些能立竿见影做大产业、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行业,如城市扩张、房地产开发等,救灾直升机呢?制造时要花钱,用一次要花钱,不用时保养也花钱,不能促使GDP的增长。

  其次是一个“眼球”问题。救灾直升机造出来了,也不是能产生轰动效应的重大发明,也不能像城市“地标性建筑”那样夺人眼球,它和各城市不重视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是同一种思维的产物,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让它与某些决策部门的利益联系起来,没有让公众的意愿真正成为政府决策的前提。现在,我们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又有了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教训,政府目前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再加上温家宝总理的期望,相信我们的救灾直升机很快就会大批地制造出来。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