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让他体会了付出的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7: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奥运让他体会了付出的快乐

  奥运会期间,杜志(中)在下班途中为外地观众指路,一位在场的记者拍下了这一瞬间。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徐洁

  “我是北京奥运志愿者中的一分子,所有的付出都是集体的合力。我不希望刻意宣传我个人,因为我不想糟蹋这种集体的荣誉。”21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在山东大学一间暖暖的会议室里,曾担任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山大行政管理学研究生杜志在采访一开始就对记者强调。

  杜志是北京奥运会山东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副队长,并被团中央和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鸟巢中的奔跑者

  今年7月和8月间,杜志和其他98名团省委选送的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分批出征北京,在交通服务、志愿者服务和PRD(成绩打印分发)等业务口工作。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1983年出生的杜志在其中算是“高龄”的,被亲切地称为“杜哥”。杜志还担任PRD副主管,负责向运动队、技术官员和竞赛管理三个业务口提供鸟巢赛事的成绩及相关信息的打印分发工作,责任重大。

  在鸟巢从事志愿工作,每个业务口基本上岗时间划分为“早班”和“晚班”。杜志上早班,每天早上5时30分就要从中央民族大学准时出发,一个小时后到达“鸟巢”,经过安检、签到等程序,一般都要一溜小跑抱着早餐直接到办公室。“很多次早饭都是在工作间隙吃的”,而就是这点间隙,作为副主管的杜志常常要用来测试机器,给打印机装纸。回忆起休息情景时,杜志说:“场面很壮观,12个人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因为我们的打印机是自动打印,所以大家都只对一种声音敏感,一听到打印机的声音,几乎全都会条件反射一般站起来。”因为工作繁忙,常常会拖延几个小时才能下班。上晚班的志愿者经常是半夜或凌晨下班,对他们来说,最熟悉的景致恐怕就是鸟巢美丽的夜景了。

  杜志说,接收、复印、分发,几个简单的步骤,每天重复几百次,这就是成绩打印分发(PRD)志愿者们每天的工作——把各场馆产生的比赛成绩及运动员信息,奔跑着传递给有需求的技术官员、运动队和媒体等,因此得名“鸟巢中的奔跑者”。

  能收能放的“80后”

  杜志总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提到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时,杜志说,济南大学的一个女孩子,在炎热的天气里长时间工作后,已经非常累了。当杜志看到她时,她正扶着栏杆一步步走着去送成绩。杜志说,他很自然地提出帮她去送,那个女孩子说:“我爬也要爬过去。”

  “这不是夸张。”杜志的眼神中闪烁着真诚。在北京,他曾经听到过对山东志愿者“忠诚度高” 的评价,“以前‘80后’被评价为‘垮掉的一代’ ,可是我说,‘80后’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能放能收。”

  志愿者规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要求:保持形象,不能冲撞别人。于是,微笑成了他们的习惯。在PRD工作的志愿者常常由于遇到意外,不能及时送出成绩而遭到问责。杜志说,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忍着,曾经有位爱发脾气的法国女士被他们的微笑弄得不好意思。

  提到这个团队,杜志总是滔滔不绝。志愿者陈维杰在最后时刻,随机应变,及时将意大利女子击剑队运动员韦扎利送到了比赛现场。后来,韦扎利赢得了女子击剑个人花剑的金牌。

  当奥运圣火9月17日晚在鸟巢熄灭时,杜志流泪了。当他们最后一次乘坐大巴离开鸟巢时,杜志说,“就像与恋人告别,再不忍心回望一眼。”

  “我们是鸟巢的主人。”短短十余天的志愿服务,这个想法已种植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鸟巢这座建筑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吧。”直至如今,杜志才缓缓说出这几个字。

  不断扩大的责任心

  很多人都记得一个场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向12名志愿者代表献花,代表全体运动员感谢志愿者的付出。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最近也毫不吝啬地将北京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颁给了奥运会志愿者。有媒体评价说,中国社会已经从号召时代走向了自愿时代,这是中国值得称赞的巨大进步。

  对这个评价,杜志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周围很多同学,包括明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向他打听2009年的全运会志愿者如何报名。而他也在奥运会后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思索着“爱心和责任的含义”。

  像周围多数同学一样,明年毕业的杜志也正处在找工作的奔波中。“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对就业确实是个优势,”杜志坦言。随即,他话锋一转,“可是,这不是我最大的收获。你能想象我对你也负有责任吗?”杜志的话让记者颇感意外,“从北京回来后,我经常思索责任二字的含义。”

  杜志说,之前,他理解的“责任”无非是对家庭、对师友。现在,他觉得自己对大街上的一个乞丐、一个摔倒的老人也负有帮助的责任。“即使乞丐是假的,捐出一块钱,我不会少什么,如果人人都在付出爱心,也就不会有人利用爱心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心放到很大,虽然这很难。”杜志若有所思地说:“经历了奥运,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成熟了,责任心在扩充。缺失了责任的幸福是没有生命力的。”

  被人需要是幸福的

  — —几位山东奥运志愿者的责任感言

  奥运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们学会去关注和关怀他人,扩大了责任的边界,体会了付出的快乐,也成为我们更加强大的动力和理由。 ——杜志

  回首在鸟巢的短短十六天,发现自己从一个不认路的“陌生人”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主人”。虽然工作简单而琐碎,但是却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流。作为鸟巢的志愿者,下班后远远地看着美丽的鸟巢,幸福感充溢心中。——邹小楠

  置身于鸟巢,我很渺小;身在鸟巢之外,每每想到可以为鸟巢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时,又顿觉自己很伟大。我愿意在平凡中体味志愿者的伟大。 ——戴碧玉

  我服务,我快乐。当一群有着青春笑脸的志愿者聚在一起,我很快乐,我感受到了队友之间无私的互相鼓励和支持;当来自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运动员相聚北京,我感到温暖,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类延萌

  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是清晨的阳光照耀在脸上,一扫惺忪睡意,然后条件反射地露出最会心的微笑,心里想着:我是志愿者,今天又会奉献什么?被人需要是幸福的,正是我们志愿者的存在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在瞬间丢掉了无助和迷茫,在他人踏实安心的感觉中,我们默默奉献并收获着。 ——付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