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岁月,拔走了心上的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7:56  青海新闻网

  2007年12月22日14时10分,一代“花儿王”朱仲禄在青海西宁家中去世。当天,媒体上一则短短的消息,向关注他的人宣布了噩耗。86岁的“花儿王”朱仲禄走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也结束了。

  朱仲禄是把“花儿”推向世界的功臣。在他七十多年的“花儿”演唱生涯中,鲜花与掌声相伴,牢狱与批斗相连,是一个时代民间艺人的真实写照,他见证了“花儿”由山沟走向世界的全过程。他创作的《花儿与少年》《下四川》等曲调,至今是“花儿”中的经典作品。有人说,说到京剧人们就会想起梅兰芳,说到豫剧人们就会想起常香玉,那么要说到“花儿”人们就会想起朱仲禄,可见,朱仲禄对于“花儿”的巨大贡献。

  青海新闻网讯 昨天是我国著名青海籍民族歌唱家朱仲禄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马玉宝先生高度评价了朱仲禄先生对青海“花儿”艺术的贡献。

  马玉宝说:“朱老师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被称为‘花儿王’。朱老师1922年生于青海省同仁县。少年时,就成为名扬四里八乡的‘花儿’把式。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西北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走上专业演唱‘花儿’的艺术之路,去年他老人家去世。这七十多年的‘花儿’演唱生涯中,朱老师掌握了大量‘花儿’曲令和歌词,对各种‘花儿’演唱风格掌握得都很到位。和其他‘花儿’民间演唱爱好者有很大不同,朱老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他在掌握民间素材的基础上,创作了很多‘花儿’曲令和唱词。比如,家喻户晓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大家都以为是民间土生土长的,其实是朱老师创作的。除了这首,还有《保安令》《花儿与少年》等。这些曲令演唱难度都很大。”“文革”后,“花儿”演唱恢复,朱老师为“花儿”演唱事业的传承,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大家熟知的马俊、张存秀、索南孙斌都是他培养的。“正是因为有了朱老师,青海‘花儿’才广为国人所知,他老人家在青海‘花儿’的演唱、创作、研究、传播方面,功不可没!”马玉宝说。

  中华一代“花儿王”朱仲禄先生,不幸于2007年12月22日14时10分病世,享年86岁。(作者:蔡文斌)

  一曲《花儿与少年》风靡国内外几十年,朱仲禄先生也被誉为“花儿王”。

  在西北五省区,不论他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大家的拥爱。他创作了很多作品,培养了很多歌手,有意思的是,他的笔名叫“花丁”!

   为《花儿与少年》演员设计服装

  赵翔让“花儿”更艳了

  “花儿王”朱仲禄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离1957年《花儿与少年》进京会演也已经51个年头了。斯人已归去,妙音留人间。在热爱青海、热爱青海艺术的人当中,朱仲禄这个名字当之无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日,五十多年前与朱仲禄一同创作了誉满神州的“花儿”歌舞《花儿与少年》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赵翔(时任《花儿与少年》的服装设计)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回忆了当年《花儿与少年》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说起《花儿与少年》和朱仲禄,青海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海民歌,其主要形式就是广泛流传于西北的“花儿”。“花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唱起来优美动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曲目。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花儿”长期未能走出高原。直到1957年,为迎接全国专业音乐舞蹈会演,当时在陕西歌舞团的青海籍民歌手朱仲禄创作了《花儿与少年》。

  喜欢《花儿与少年》的观众肯定还记得,当年该剧一演出,倾倒无数人的不仅是那优美的旋律,还有女主角款式新颖、颜色艳丽的服饰。“当时朱仲禄负责唱腔和表演,我负责演员的服饰。我设计的女主角的衣服是桃红色旗袍上配黑色长围裙,围裙上有一朵艳丽的牡丹,当时,大胆的色调、款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起五十多年前创作《花儿与少年》的情形,赵翔老人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光芒。那是1954年,为了创作《草原之歌》,赵翔和同事们一起到甘南感受生活。在临夏充满民族风情的街道上,赵翔路过一扇回族特色的大门,这时,门开了一条缝,从里面钻出半个身子,那是一个美丽异常的回族年轻女子,桃红色的旗袍映衬她分外娇艳,最为特别的是她身上黑色的围裙一直到了膝盖以下,这种穿法赵翔从未见过,女子的娇美与服饰的艳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1957年,当时的西北文艺工作团开始创作《花儿与少年》,赵翔任服装设计,这时,几年前那个妙龄女子的身影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当他把想法绘于图纸上时,却遭到了很多人反对:这是一部反映青年女子恋爱的歌舞,服饰用这么大面积的黑色怎么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有穿旗袍跳舞的?但赵翔很坚定:“穿旗袍怎么就不能跳舞了?黑色长围裙要用黑丝绒,要黑得发亮,这种黑在舞台上显得特别美。”在赵翔和朱仲禄的坚持下,这个设想获得成功实施。为了节省开支,他用剧院淘汰下来的黑丝绒旧幕布做了演员的围裙,在围裙上手绘了牡丹。

  服饰的新颖艳丽为《花儿与少年》增色不少。《花儿与少年》的成功,把青海“花儿”推向了全世界。《花儿与少年》问世五十多年来,一直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精品。而赵翔为该剧设计的服装,也随着《花儿与少年》经久不衰。

  1990年亚运会的闭幕式演出中,《花儿与少年》再次大放异彩。赵翔说,当时考虑这部歌舞剧已经创作了三十多年,想将服饰改变一下,但是经过多位专家的多次对比,最终还是确定仍然用以前设计的这套衣服。

  50年来,“花儿王”朱仲禄和他的创作团队留下来的《花儿与少年》,让青海“花儿”蜚声海内外,让世人认识了这一民族瑰宝的魅力。(作者:辛勤)

  专家对朱老的评价

  关鹤岩、乔建中、张君仁等专家认为: “花儿王”朱仲禄先生自幼秉承了“花儿王”朱瑞、王百歌等民间歌手的衣钵后,悉心演唱、传播、创作、研究青海“花儿”60年,为使青海“花儿”从深山沟里走向世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他灌制出版了第一张“花儿”唱片;是他第一次让青海“花儿”走上了银幕;是他第一次让“花儿”攀上了高等音乐学府的圣坛;是他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花儿”集《花儿选》;是他第一个把“花儿”介绍到了世界;由他参与主创的歌舞剧《花儿与少年》问世五十多年来,一直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精品;此外,还有《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雪白的鸽子》等一批“花儿”经他传播,成为民歌经典。他创作的新“花儿”为传统“花儿”增添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他对“花儿”的研究为“花儿”理论框架的形成添加了砖瓦。他还带出了新一代“花儿王”马俊、张存秀、索南孙斌等,使青海“花儿”的传播有了优秀的传承人。

  “整个‘花儿’这门民族民间艺术领域里面,从挖掘整理到传承发展、创作、研究,朱仲禄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胡松华说。学者乔建中先生对朱仲禄的评价,是对朱仲禄这位一生致力于“花儿”传播的民间歌手最中肯的评价:“作为一个歌手来讲,在‘花儿’两三百年的传承历史上,出现了朱仲禄这样的歌王,非常难得,老人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这种艺术里面,他确实对‘花儿’这门艺术作出了很大很大的贡献。”

  据《兰州晚报》报道

  朱仲禄生平

  1922年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老一辈河湟“花儿”歌唱艺术家,人称“花儿王”。上世纪50年代初随西北各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首届国庆各民族大联欢,会上他演唱了“花儿”“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后又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了“花儿”以及酒曲《尕老汉》,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朱仲禄走上了专业演唱的艺术之路,先后在西北文工团、山西歌舞剧院、甘肃民族歌舞团等单位工作。1961年,他被邀请到上海中国声乐研究所学习深造,学习了西洋科学发声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演唱表现力,在艺术上更趋成熟。“文革”期间,“花儿”遭到禁止,朱仲禄在受到批斗后被遣返青海改造。1978年平反后被安排到青海省群众艺术馆工作。1986年,甘肃音像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朱仲禄演唱专辑》《尕妹给了我半个心》等四盘录音带。

  朱仲禄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他的声音明亮,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大门 一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