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98:下岗之后,梁翠霞没觉得“天塌下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8:19  燕赵晚报

  ■新闻连续剧 第二十一集主要出场人物:梁翠霞主要场景:有准备心平气和下岗,肯努力终于成就事业……

  梁翠霞(中)在山东与客户谈生意。

  □本报记者 张瑞谦 路其强 孙会芳

  (1)铁饭碗·技术员

  如果没有经过1998年的那次“下岗”风波,梁家二女儿梁翠霞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这些成就,她的路也许会走得更轻松,她会守着一份安稳的工作,守着丈夫和一对双胞胎儿子,过着简单平淡但安逸的日子。

  梁翠霞在家排行老五,上面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从小在哥哥姐姐的照料下,可以说从小到大,梁翠霞的路都走得非常平坦。在上学的时候,梁翠霞每个学期都是受表扬的对象。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对梁翠霞来说都已是经常事。曾经在梁家的整整一面墙上,贴满了梁翠霞获得的各种奖状。

  在1980年这一年,在梁家姐弟中最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梁翠霞,以优异的成绩不声不响地考上了重点中学石家庄市二中;1984年,她好似不费劲儿地考上了化工部淮南化校(现在的安徽理工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当时很吃香的电气仪表自动化;1986年,学习成绩优异的梁翠霞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十二化建,当上了一名实习技术员。

  刚到十二化建的时候,梁翠霞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工地上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跟在老技术员的后面,进行质量初检和技术把关。这一年,梁翠霞才21岁。

  1988年,梁翠霞和同在一个单位的小伙子结婚,并在次年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两口子在一个单位工作,两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日子平淡而安逸。

  这样相夫教子的日子,在1998年被打破了。

  (2)下岗·自信

  1998年,许多施工单位手里没有工程,揽活儿变得非常困难。

  梁翠霞记得很清楚,就在这一年的二三月份,领导找到了已在单位无事可做的梁翠霞:“你先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吧!”

  没有争吵,也没有流泪,心理已有所准备的梁翠霞心平气和地回到了家。过了没有几天,单位就派人给她送来了下岗证,希望她能够办理下岗手续。

  “当时没有任何失落感,确实没有!”失去“铁饭碗”后的梁翠霞并没有在情绪上有太大的波动。“其实那时候,我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感觉天塌下来了!我其实很自信。”10年后,梁翠霞这样回忆当时自己的感受。

  梁翠霞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让她心里有底的是她掌握的那些知识和技术。“我当时其实很有信心,一来我有经验,二来我也掌握各种施工技术,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步入社会不愁没有饭吃!我还不算笨!”对于自己的能力,梁翠霞毫不怀疑。

  (3)转工地·零报酬

  可自信归自信,没有了工作却是一个事实。于是,在1998年的夏天,梁翠霞每天早晨给丈夫儿子做完早饭,打发完一家人上班上学之后,自己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出了门。

  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梁翠霞几乎转遍了石家庄的每个工地。每看到有建筑施工的工地,她就跑过去,找人家的技术人员聊天,咨询一些行业规范、技术标准、预算定额以及新型材料的使用等等。

  通过转工地,梁翠霞对石家庄各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标准等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和认识。

  其实,这个工作,梁翠霞早在1996年11月份就开始干了。

  梁翠霞原来所在的单位,那个时候主要承揽大型工业项目的施工。由于受季节的影响非常大,每年到了冬天,许多工程都会停下来,梁翠霞他们这些职工也就有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冬假。

  1996年11月份,正在歇冬假的梁翠霞主动找到了单位的项目经营经理,请求到这里帮忙。“现在是你休息的时间,你来工作可是没有工资,也没有奖金的呀!”对梁翠霞的做法,这位经理很感动,也很惊讶。

  但梁翠霞却不这么看问题。“我就是想把一些我不懂的东西弄清楚。”梁翠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掌握那些项目的投标、预算方面的知识。

  于是,就在其他员工在家织毛衣、带孩子、打麻将的时间里,梁翠霞却在公司里进行着“毫无报酬”的工作。就在这个冬假期间,梁翠霞参与了公司三个项目的投标工作。

  到了1997年的冬假期间,梁翠霞又主动跑到一位搞项目建设的同学那里义务帮忙。“那时候的我也就是想弄懂河北本地的建筑造价规则。”谈起那段往事,梁翠霞谦虚地说。

  任何劳动都不是白费的,梁翠霞在这些“义务”工作中掌握的知识,在她后来筹建公司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打工·当老板

  1998年,转了两个多月的工地后,梁翠霞进入了一家工程监理公司工作。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技术的梁翠霞觉得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于是,她萌发了自己开一家公司的想法。

  2001年5月,梁翠霞在桥西区新石南路上租了六七间房,和朋友一起组建了一家工程咨询公司,主营工程预算、造价、咨询等服务。公司创业之初,她既是企业老板,又是业务员、文员、预算员……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彻夜工作。

  因为梁翠霞务实的工作态度,加上以前在业内积攒的人气,她的咨询公司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青睐。公司业务越来越多,梁翠霞的事业也蒸蒸日上。经过数年的打拼和发展,梁翠霞又创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她的事业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的梁翠霞,在市区内拥有一座400平方米的别墅,还在市区核心地段拥有180平方米的写字间,另外还有600平方米的自有办公楼。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在加拿大高校就读,一个在美国留学。

  对于当年的创业历程和如今的成就,梁翠霞都很低调:“和其他人相比,我的路走得还算是比较顺吧。”梁翠霞始终认为,下岗对她来说仅仅是一种动力,而不是一种压力。

  上帝从来都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们。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下岗或等待下岗的那段日子里,梁翠霞用知识和技能为自己铺好了向前走的道路,让下岗真正成为了她人生经历上的一个逗号。

  ■征文·“我的1998年”

  我家添丁啦

  ●翟丽萍

  “啪——”的一声,停电了,本来停电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停电的地方很要命,是医院,还是妇产医院。很快,楼道里便传来护士急切的脚步声,她进到病房里直作揖:“产妇们,你们千万别在这个时候生,否则我们可没办法了。”那是1978年,我生二女儿时发生的事情。那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

  1998年10月20日,10年过去了,我们家迎来了又一件大喜事--大女儿给我们家添了一丁。

  经过10个月若干次的抽血、体检、B超,小外孙终于要降生了。这些日子里,女儿怀孕做的检查在10年前听都没听过。计划生育普及了,每家都是一个宝贝,小外孙还在女儿肚子里时,对他的教育就开始了,听音乐、讲故事成了大女儿每天必备的课程。这种胎教在1998年刚刚流行,对我这个只知道怀孕了要吃些好东西的老太太来说还是很新鲜的。

  思想上变了,物质上的变化更大。凑巧的是,1998年小外孙出生的医院还是妇产医院。那天,我站在楼道里,又仔细打量了一遍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水泥地板、绿色墙围,楼道里再也看不到带血的床单和卫生纸,再也闻不到令人窒息的气味,医院洁净了。病房也有变化,原来六人间变成了三人间。如果你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自己包一间病房,但那两个床位的费用你得自己承担,就这样我们也特别高兴,起码我们能陪床了,照顾大人、孩子也方便。

  2007年,二女儿给我添了个外孙女,还是在妇产医院,当时的条件就更好了,住的是家庭病房,24小时有热水,病房里有电视、冰箱,还有微波炉,方便极了。

  捎带说一下,接病人出院,我们家也是三级跳。我生了两个女儿,生大女儿时出院用的是三轮车,产妇和孩子躺在车上,蒙着被子被拉回家去的;生二女儿时赶上石家庄刚刚有了出租车,车是黑色的,很破旧,还记得到家后,爱人扶我下车时,车座子也跟着掉了下来。到了1998年大女儿生产出院时,出租车已经遍地跑了,普桑、夏利任你挑、任你选。2007年二女儿生产出院时,我们已有了私家车,你说那条件能比吗?

  (请作者到石市中山东路313号新闻大厦11楼领取精美“完美”化妆品一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