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荒诞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09:07  扬子晚报

  看华秋的《杀李哥》,我总像在摸索一个关于荒诞的似无还有的链条。

  赖利阅读的老爸日记中因写标语被抓捕审讯的那段文字,这里便是荒诞的源头。日记的开始就很有意思:“那个奇异的晚上,我怎会忘记!”奇异这个词始终是日记里面对于那次审讯的最保守也最直接的概括。即便手铐敏锐地协助赖彦明觉察到了疼痛,“疼得全身发僵”,即便疼出一身冷汗,以及随着冷汗涌出很浓的狐臭,“我”也只能“心中充满歉意”。荒诞感从父辈的体验里转移到赖利身上:“在这种感觉中我发现乡村夜晚是一次不易觉察的下沉。暮色连带大量的云,从高处降落,压下来。我身处的山谷像一艘船一样变得沉甸甸的,并微微摇晃。它深陷下去,那是没有底的。黑暗、寂静,微微摇晃。随后,我看见记忆中的我爸,像个鬼魂一样……”作者让直接的观点表达失语,而赖利的形象也就越发像是一个守护着老爸以及林阿姨各样隐秘的叙说者、摹写者以及塑造者。

  而行文至第10章,作者终于将荒诞感在赖利身上有了充分的发挥。荒诞具备寄生的属性,一旦萌发就要一直追随你,怎么也摆脱不掉,在赖利、小梅、赖利爸爸、林阿姨这些人物情感线索纠葛之中,焦灼似乎要因为这荒诞而一直运作下去。直到小说作者努力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赖利看到他爸爸和林阿姨在温泉会所豪华套房做爱的全过程。

  这个结尾很耐人寻味。荒诞感的冲撞,最终恰恰以其再次生产而化解。荒诞的整体图景在小说结束的一刹那,得以瞬间展现。似乎所有纠葛被一种辈份伦理梳理个遍,就像在做一个连线游戏一样,假如线条交叉得太乱,即便结果正确,也难以释怀,所以作者在结尾写道:“这结果似乎是我老谋深算精心安排出来的,怎么说呢,我觉得我非常得体地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荒诞以一种男性的性经验模式,在短暂的欢愉之后,重新归于平衡。

  荒诞的戾气被剔除、被阉割,荒诞的图景倒有点乌托邦起来:与其说作者人为地给出了一个荒诞的大爆炸,不如是荒诞本身给出了荒诞的自爆。这也恰恰是我处心积虑,试图从华秋的小说里拼贴出的一个结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