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共论坛规划两岸共渡难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17:00  世界新闻报

  本报记者/吴灿 本报赴上海特派记者/李琳

  与会台商表示,希望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公共工程建设

  12月21日,为期两天的国共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闭幕。此次论坛两岸共有400多人出席,大陆方面有数十位官员与会,台湾方面也首次派出了5位财经、交通部门官员,双方阵容之豪华,备受外界瞩目。

  此次论坛的焦点,在于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陆资入台及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等。在前三次的国共论坛中,大陆方面都大手笔公布10多项惠台措施,包括开放台湾学生参加大陆考试、开放台湾部分农渔产品免税进口等。如今岛内民众最关心的,是希望进一步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扩大金融业服务业“登陆”,以及协助台商解决融资困难等等。而4万亿的刺激内需“大饼”,台商也希望能分得到。

  两岸高级别官员与会

  12月19日下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后会见了台湾方面领队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现任主席吴伯雄。吴伯雄坦言此次国共论坛与前三次不同,因为国民党如今再次主政,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将更容易发挥影响力。

  20日,国共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大陆方面派出的阵容相当齐备,除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之外,还有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等数十位官员。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副主任郑立中、海协会长陈云林及五位副会长也都出席。加上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辛旗、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绍德等,大陆方面总计有近200位产官学界代表与会。

  台湾方面也一改过去只有国民党人士出席的情况,首度派出5位台当局官员,包括“经建会副主委”单骥、“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局长”张明道、“交通部民航局长”李龙文、“交通部观光局长”赖瑟珍,及“经济部投资业务处长”邱柏青。但两岸官员都是以特邀嘉宾或特邀专家的身份与会。另外,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也首度与会。

  论坛的首场专题报告便进入重头戏,张晓强发表“大陆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单骥则以“台湾经济形势与两岸经济合作之展望与政策”为题发表报告,两岸主管经济发展的重要官员,在论坛上直接进行对话。会议的焦点最终落在两岸如何联手应对金融危机上,大陆派出人民银行研究局、银监会及保监会官员,谈大陆应对货币、银行监理及保险监管等。

  21日,双方讨论的议题为“拓展两岸金融及服务业合作”及“促进两岸双向投资”。这项议程吸引了300多人,分两组讨论。台商方面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急需扩大融资途径;而大陆方面有意或已赴台投资的企业,例如全聚德、狗不理、同仁堂等集团,也非常在意下一步如何走。

  希望参与大陆基建

  20日国共论坛开幕式上,贾庆林主席强调:“我郑重宣布,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台湾媒体分析,这表示大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今年9月厦门贸易洽谈会召开时,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就曾表示,希望大陆优质企业能早日入台投资,并参与大型经济建设。台湾媒体从此次论坛主题及大陆方面出席的人员分析,“陆资入岛”将是下一步两岸合作的重点。大陆方面还释出善意,表示正在认真研究马英九提出的两岸签订“综合经济合作协议”(简称CECA),以及两岸尽速签订金融监理备忘录(简称MOU)事宜。

  其次,有台商表示,大陆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后,在大陆的台资企业“看得到吃不到”,因为“地方政府大兴土木,仍惯性地让当地企业‘整碗捧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就在论坛上建议,大陆应允许台湾参与其扩大内需的公共工程建设。

  与之前三届相比,此次国共论坛还多了几分亲情与轻松。见到几个月前在台南遭袭的国台办前发言人张铭清,台湾记者纷纷围上前问候。对于新任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台湾媒体也相当追捧,还问其是否想去台湾。王毅爽朗地笑着回答:“我希望能有机会去爬一下台湾的玉山,因为我喜欢爬山,但这只是我的愿望,至于什么时候能去、有条件去,那就需要两岸来协商。”

  另外,本届论坛还特别安排了一场文化沙龙,邀请两岸著名文化人士进行对话。

  民进党继续唱反调

  国共论坛召开期间,美联社、路透社、德通社20日都以“中国愿意提供台湾经济协助”为题大幅报道,指出大陆愿意帮助台湾解决经济困难。但民进党仍坚持唱反调,党主席蔡英文就宣称国共论坛“卖台”。对于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做法,岛内舆论相当不屑。

  台湾《中央日报》认为,过去三届国共论坛均有丰硕成果,当时在台上的民进党却全无作为;如今国民党积极推动两岸交流,相比之下民众当然能对比出民进党的无能。蔡英文的用意,是企图给国民党扣上“以党领政”的帽子,以挑起民意围攻国民党。但试问,国民党难道不能通过掌握民意,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吗?

  台湾《联合报》社论认为,30年间两岸各自在惊涛骇浪中完成了壮举,而今在上海举行的国共论坛,不只是两党政治人物的闪亮舞台,当然更要被寄予深刻的时代使命。如今启动的新世纪,将进入且竞争且合作的纪元。它即将建构的两岸互动新模式,可能超越过去的一切想象。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