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下的用工新动向 “80后”农民工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02:17  红网

  红网12月25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站在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宽敞的求职大厅里,23岁的陈杰与其他求职者显得格外不同:西装笔挺,黑皮鞋刷得锃亮,头发也显然经过了修饰。他在大厅里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好不容易看到有物流公司招人,一看招聘简章,要求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个月只能休两天,他问都没问就选择了离开。他说:找工作挣得少一点并没有什么,但要干净一点,“体面”一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像陈杰这样的“80后”正在成为农民工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李强说,以往来市场求职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年纪多在40岁左右,可近段时间以来“80后”的求职者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在返乡人员中“80后”特别多。在12月19日由长沙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的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上,“80后”的身影也占了一半以上。

  在有关专家看来,这一群体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民工”,即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新一代民工。

  对大多数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的根仍在农村。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不得不游离在城乡的边缘,在两难之间徘徊:回到农村,他们不懂务农;融入城市,他们一方面很难逾越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制度、文化之墙,一方面因为技能不够而只能从事低端制造与服务业。而曾要外出务工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想尽办法要留在城市。

  

  调查

  “80后”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占到了60%。另一份有关农民工的调查显示,只有18.4%的“80后”农民工是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80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最高,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这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不适”,以及“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

  省社保局局长陈范勋认为,“80后”农民工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关注社保,用人单位是否办社保成为他们求职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都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

  观点:

  “80后”可以成为农村建设生力军

  “回到农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务农,自主创业、乡镇企业都是可能的就业途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兼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学杰教授认为,现在农村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谓不会务农不应成为“80后”拒绝农村的理由。

  王学杰认为,“80后”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都要比父辈要高,这是他们的优势。特别是他们在外工作较久,接触了沿海先进的观念,见的世面多,头脑也更灵活。第二代农民工年富力强、见多识广,属于“农村精英”行列。如果能够引导一部分人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乡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局面将可望焕然一新。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新农村改革带头人,带领当地农民发展规模性农业产业,成为家乡致富带头人。

稿源:红网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