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贺岁片扎堆不如走平民化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年年贺岁片,今年特别多。以往于岁末年初的贺岁档上映的影片约在10部左右,今年一下子井喷,单排入档期的华语贺岁片就有15部之多,加上引进片的话则超过了20部。这意味着,按50元一张票、一部电影1.5小时计算,需要花至少1000元、30小时才能看完。

  当然,大概没人会把所有贺岁片都看一遍。只不过那么多片子扎堆,固然观众的选择更多,却也使得院线资源分布不当,进而加剧国内电影市场泡沫化景象。贺岁片本来是港台地区的流行做法,在传统节日期间推出一两部喜剧片,搞搞气氛、增添喜气,影片未必要“大”,票房收入也不那么重要。现在的“贺岁”已成为噱头,由于这段时间是院线旺季,大家都想来分一块票房蛋糕,至于影片让人哭还是笑,已管不了那么多了。

  因为这样,影片之间竞争必然十分激烈。而那些小成本电影、新生代电影——比如贾樟柯的作品,基本也就无缘在这期间上映。贺岁片非“大”勿扰、非极具票房号召力者勿入,当然会对其他影片造成排挤效应。以今年贺岁档影片为例,要么是《梅兰芳》、《叶问》、《赤壁(下)》这样的商业大制作,要么有冯(小刚)葛(优)这样的老搭档,还有周迅(《女人不坏》)、郑秀文(《大搜查》)、刘德华(《游龙戏凤》)等人气偶像。15部影片各有各的吸金术,都冲着一年中院线“最好的时光”而来。可想而知,假如连《海角七号》都因档期太满(有关部门的说法)无缘引进,其他类型的影片更不必动这个心思了。

  这样的盛况颇不正常,甚而有点虚假繁荣的意味。贺岁档影院人声鼎沸,无法掩盖平日里门可罗雀的窘态。贺岁片当道,越发显现电影行业的潜在危机——如果大家都想挤进贺岁档,或证明平时的生意不那么好做。反过来也可以说,去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恰是造成贺岁档一时兴旺的原因之一。二者是互为因果的。最终,一切都应归结于电影经济的畸形发展。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不爱上电影院?原因有许多,比如电影工业在新经济时代日益没落,家庭影院将逐渐取代院线模式,等等。但不管怎么说,票价太高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当一张电影票从2毛钱(这是我小时候的价格)到少则三五十、多则上百元,电影院离老百姓也越来越远。电影越拍越“大”,票价越来越贵,就等于把普罗大众赶出电影院。

  也就是说,所谓人们不爱上电影院,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伪问题。谁不懂得,有的电影只能在电影院看才有味道?一般老百姓也并非没有电影娱乐消费欲望。记得有家影院搞促销,10元一张票弄得大门玻璃都被挤破了——有的老百姓还很生气:早上六点多钟就来排队,为什么买不到票!?这就像铁路运输一样,你搞动车组、一张票卖得比机票还贵没问题,可总得保留经济型列车,让老百姓坐得起。但现在的电影院,全成了豪华小厅、情侣包厢,却没有经济型影院这么一说。结果当然是去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而影视公司也只好拼了命去挤暑期和贺岁档等黄金时段。

  所以,我认为与其扎堆“贺岁”,不如走平民化路线。大家商量着把票价降下来,恢复院线的人气。这样,日常时段也不至于门前冷落车马稀。都说经济吃紧电影业反倒可能兴旺发达,因为失意的人们总想找个地方抚慰脆弱心灵。这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可按现在的票价,我看还是趁早别做这种春秋大梦了。

  (魏英杰,媒体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