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虻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06:52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 冯伟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10年前,37岁的陈虻在《东方时空》栏目推出《生活空间》栏目,一举打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常态。《生活空间》里那些百姓的悲欢离合,也伴随着这句由王刚配音的栏目推广语深入人心。10年后,百姓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不过陈虻却永远离开了。他于23日凌晨0:30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一句话改变了电视

  陈虻因为在10年前开创的《生活空间》,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创造了中国电视业界的一个神话,在业界留下极高的口碑:这个栏目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小人物的历史”。

  1993年,陈虻参加《生活空间》栏目的初创与改版。2001年,陈虻在访谈时谈到当时的情景,“当开始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时,需要用一句清晰的话告诉人们,生活空间所代表的是什么”,栏目的定位究竟是什么?陈虻一直在思考,有一天他从梦里醒来,脑子里就显出来几句不同的话,他拿笔记录下来,其中一句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10分钟的《生活空间》,记录了众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改变了高、大、全的电视语言。因为节目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开播以后收视率一直很高。《生活空间》的出现,也带动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仅在央视,就陆续诞生了《见证》、《纪事》、《社会纪录》等一批电视纪录类栏目。

  一件事留下的回忆

  在《生活空间》之后,陈虻担任央视新闻评论部负责人。他分管的《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被认为做得最有锋芒。一位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工作的编导告诉记者,生活中的陈虻长发披肩,不修边幅,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在升任评论部领导后,他是审片最严格的那个,在别的领导那里能通过的片子,在他那里经常通不过。有一次深夜他到机房取东西,看到陈虻还在死死盯着监视器,几帧几帧地修改着画面。

  “他把正面宣传的节目也做得那样平实动人,那样让人惦记!”因为陈虻的离去,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生平第一次写了祭文。在他的回忆中,和陈虻说话,很容易被他的理念影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陈虻毫无疑问是中国电视、中国社会纪录片的推动者。

  一个人最后的时光

  “他曾是引领中国电视潮流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包括陈虻在内的一支团队。而陈虻的名字恰恰是这支团队的一个符号,或者说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符号。”一位纪录片编导这样写道。在纪录片界,陈虻无疑是教父级的人物,在上世纪90年代,他的手下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纪录片编导,缔造了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黄金时期。

  几十年的电视生涯,熬夜、编片耗费了陈虻大多数的时间。陈虻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几乎都是在北京肿瘤医院里度过的。据说临终时全身浮肿得连寿衣都穿不进去。陈虻去世后,同事在他生前工作的办公室搭建了一个临时灵堂。记者从《社会纪录》制片人李伦处获悉,陈虻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7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

  陈虻属牛,因为父母读过《牛虻》,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陈虻去世后,膝下留有一个11岁的儿子。

  他一句话改变了中国电视

  陈虻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因胃癌离世,曾开创《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人物档案

  陈虻,1961年8月30日出生,著名电视人,生前曾任央视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任记者,1993年任《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制片人,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2001年10月主持《东方时空》改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