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布泊找到汉晋古城遗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10:00  北京日报

  

罗布泊找到汉晋古城遗址
罗布泊找到汉晋古城遗址

  罗布泊干涸之惑的新证据、楼兰附近农耕遗迹的新发现、“大耳朵”之谜的新认识……罗布泊的奥秘正在被2008罗布泊大型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慢慢揭开。

  近日,罗布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考察队在乌鲁木齐召开新闻通报会,对科考初步成果进行通报。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夏训诚说,小河墓地附近发现的汉晋遗址、楼兰附近发现的农耕遗迹以及台特玛湖东侧发现的罗布人村寨新遗址,是科学考察与考古研究首次融合的最大结晶,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分歧的罗布泊干涸时间被证实为1962年。

  据悉,本次考察11月25日启动,科考人员分批进出,先后考察了小河墓地遗址、塔里木河中下游等,行程4000多公里。

  汉晋古城首次现身

  “在小河墓地附近发现的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在这一区域内唯一发现的有地面遗迹的古城遗址。”新闻发布会上,夏训诚说。古城遗址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两边留有清晰的墙基,为夯式建筑,墙体部分已经被沙淹埋。“在罗布泊发现的遗址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墙体。”夏训诚兴奋地说。

  科考人员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纺锤、磨盘、五铢钱等文物,确定为汉晋时期的文物,因此这里暂时定名为汉晋4号古城。

  记者了解到,20世纪初,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小河墓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进行了调查发掘,并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其后60多年间,再无任何后继者抵达这里。直到2000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探险考察队意外闯入这里,他们在小河墓地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现任何同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

  夏训诚认为,这个遗址离小河墓地只有6公里远,有可能是小河居民居住的地方,而小河墓地则是这个古城过世之人的葬身之处。

  楼兰附近曾事农耕

  “楼兰遗址东部有大面积农耕遗迹。”有关专家在会上还宣布了这一发现。

  据介绍,从遥感图上看到,在楼兰遗址东部,耕地首先在颜色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一种是略带蓝色的暗色调,与周围颜色较浅的雅丹不一样,而且边界十分明显;另一种为略带红色的橙黄色,边界平直、明显,与北东走向雅丹地貌完全不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秦小光解释:“耕地像个大平台,地上有一层结壳,特别坚硬,这是土壤下部的石膏淀积层。如果是自然形成,那么在周围雅丹地层中,也应该有这样的淀积层,但雅丹地层里却没有,只有这里的平整地块里有。这应该是人工灌溉后盐类淋溶淀积的结果。”

  在通过耕地的一条引水渠道内,有一处较高的平台,上面残留着几块泥土质地的土墩。“这可能是水渠上的一处控制系统,是风蚀后的残留。”秦小光说。

  夏训诚道出了此次考察的重大意义所在:由于缺乏旁证,楼兰遗址到底是首都,还是驿站或兵站,在考古界一直颇有争议。此次的重大发现,将为最终确定楼兰的历史地位提供科学依据。

  罗布人曾打鱼为生

  当年的罗布人是如何一步步从塔里木河下游往上游迁移的?最新的科考发现再现了这一过程。

  12月初,夏训诚带队前往台特玛湖东侧罗布人村寨新遗址,经GPS定位,这一遗址分东、西两大片区。东片约8户、西片约11户。其中,西片的11户为当地人发现,而且曾有人在此捡拾清道光钱币,初步可认为是清代后期遗址;东片的8户是科考队根据卫星图片和实地考察发现的。

  从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这里位于盛水期的台特玛湖湖畔。遗址的房中还残存着渔网,可见当时的居民以渔业为主。该遗址的年代早于新阿不旦、老阿不旦,和阿不旦居住的罗布人属不同部落。

  这一遗址的发现,对认识塔里木河流域的罗布人生活状况、迁移历史和塔里木河近百年环境变迁将提供新的证据——从台特玛湖东侧的遗址到老阿不旦再到新阿不旦,随着塔里木河河水的不断减少,水草丰茂的下游环境不断恶化,罗布人只好不断从下游往上游迁移。

  碧波罗布泊1962年干涸

  罗布泊最后干涸的时间是学术界对罗布泊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还有人认为这一时间是1972年,塔里木河在英苏断流造成了罗布泊干涸。但是专家发现,1958年左右,罗布泊曾有特大洪水,在罗布泊区形成了浩大的水面,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此后湖水迅速消失,到1962年干涸。

  此次考察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已年届78岁的北京师范大学赵济教授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对这一区域的首次科学考察,赵济曾是队员之一。此次赵济重访现场,证实1958年的大洪水在罗布泊形成了大水面。当年赵济与其他科学家在孔雀河三角洲、罗布泊北岸,乘橡皮船对罗布泊水体进行测量。赵济至今保留着一张乘橡皮船进行测量的照片。

  在新闻通报会上,夏训诚向记者出示了照片。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罗布泊水波荡漾,水域面积很大。

  如此大面积的水域,为什么在短短三四年间就干涸了?夏训诚解释说,干旱区的河流特别是湖泊有快速变化和突然变化的特点。罗布泊是一个宽而浅的湖面。此次科考队测得罗布泊高差仅3米左右。这么浅的湖水水体变化会非常快。夏训诚进一步以博斯腾湖为佐证,他介绍,博斯腾湖在没有任何水源补充的情况下,一年水深就因蒸发减少1米。因此,1958年左右的洪水之后,罗布泊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就干涸了。

  沙漠北侵百公里

  通过此次考察,科考人员发现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呈严重恶化趋势,沙化向北扩展了近100公里。

  此次考察队的队长夏训诚,曾经多次到罗布泊进行考察,他介绍,通过对包括库姆塔格沙漠和雅丹分布区在内的罗布荒原考察发现,荒原中心的小沙丘大量形成,雅丹风蚀进一步加剧,沙漠流动也在加速,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开发存在严重威胁。

  他举例说,1981年11月,他和科考队员在彭加木走失前(彭加木于1980年6月在罗布泊库木库都克走失)搭帐篷的地方立了彭加木纪念碑。当时是一片平沙地。此次考察队在纪念碑前祭奠彭加木时,夏训诚发现纪念碑的基座已经被沙土淹埋。

  考察队队员、南京大学教授王富葆说,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速度 “非常惊人”,“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阿奇克谷地的红柳已普遍处于退化和消亡的状态。而2004年考古队员挖掘小河墓地时扎起的铁丝网,仅仅过去4年就已被沙土掩埋,周围已形成3米左右的小沙丘。他认为,如不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得会更快。

  (综合《新疆都市报》、《新疆经济报》报道)RJ025

  ▲科考队员在对一处罗布人遗弃的房屋进行考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秦小光(左)研究员和吕厚远研究员在罗布泊地区西部进行地质刨面采集。

  新华社记者 赵 戈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